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28篇
综合类   15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为了揭示冻融循环作用下泡沫沥青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疲劳损伤规律,设计了冻融循环试验方案,基于劈裂强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贯入剪切试验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对泡沫/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的劣化影响,以工业CT无损检测技术为研究平台,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对泡沫/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微细观空隙级配、空隙直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作用显著降低了泡沫/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性能,总体上,泡沫沥青与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表现出了基本相同的力学性能,乳化沥青比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有更好的抗损害性能。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泡沫/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平均空隙直径和最大空隙直径增大,大空隙数目增加,小空隙比例和空隙数目减小,随着平均空隙直径增大,泡沫/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劈裂强度、贯入剪切强度均呈指数函数关系减小。冻融循环作用下,泡沫/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内部微空隙数目减少、平均空隙直径增大是其力学性能衰减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2.
傅文辉 《科技资讯》2012,(20):73-73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事业发展迅速,全国各地修建了大量的沥青混凝土公路。经过多年的运行后,由于当初设计能力偏低或超负荷运载等不少公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这对公路的养护和维修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将从使用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方面,结合本人的工程实践,提出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的总结和意见。  相似文献   
33.
沥青混凝土路面现场冷再生技术作为一项在旧路改、扩建工程中的新技术已相当成熟并被普遍采用。而在我国该技术只处在摸索阶段,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冷再生施工工艺流程及施上技术控制要点进行了论述,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4.
于以民  刑建新  孟庆军 《科技信息》2010,(22):I0286-I0286
本文结合S315线旧路冷再生施工经验和体会,对其配合比、施工方法、施工经验与体会予以较为详细地阐述。  相似文献   
35.
传统的道路养护修补方法采用全部挖除旧沥青路面和旧结构层的做法,不仅工程造价高、施工工期长,而且需要长时间中断交通。就地冷再生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先进施工工艺,为公路改扩建及日常养护工作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36.
张智裕 《科技信息》2013,(13):365-365,337
针对S103南阳城区大修改造工程,对水泥稳定现场冷再生基层施工工艺进行研究,提出了水泥稳定现场冷再生基层施工质量检查方法与标准,实践证明,该冷再生设计和施工工艺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7.
为探究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中水泥乳化沥青-旧沥青复合胶凝体系界面微尺度力学性质,利用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峰值力纳米力学性质量化(PF-QNM)技术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对不同材料组成条件下界面微尺度力学性质的演变规律和复合体系宏观流变特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二者的关联性模型.结果表明:通过水泥乳化沥青和旧沥青力学性...  相似文献   
38.
通过室内试验对不同RAP含量下的乳化沥青冷拌再生混合料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等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混合料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均随RAP用量的增加呈线性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39.
近年来,道路基层冷再生施工工艺在油田生产主干道大规模路面维修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多,此工艺不仅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也是环境保护的需要,同时又可缩短施工工期,可采用半幅封闭施工而不中断交通,确保油田生产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40.
在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疲劳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应力控制下的劈裂疲劳试验,分析了现场服役多年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及室内新成型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劲度模量衰减特征以及2类混合料疲劳破坏阶段的黏弹性特征;结合损伤分析,提出了在役冷再生沥青混合料和新成型冷再生混合料疲劳破坏准则;对比了不同车道的在役冷再生混合料和新成型冷再生混合料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现场实际轴载作用次数的增加会导致冷再生混合料剩余疲劳寿命的降低,冷再生混合料在使用中存在疲劳性能增长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