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6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21.
地塞米松前房及玻璃体内注射的结果表明:对角膜内皮超微结构无影响,白内障术中及术毕可直接向前房注入地塞米松,防治术后色素膜炎。  相似文献   
22.
赤芍总苷对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赤芍总苷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采用比浊法观察赤芍总苷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作用,用放射免疫法观察对大鼠TXB2/6-keto-PGF1α、ET水平的作用,并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大鼠血清中NO的浓度。结果发现,赤芍总苷能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强度,降低大鼠血浆中TXB2的浓度,同时升高血浆中6-keto-PGF1α的水平,调节大鼠血清NO/ET的平衡。实验证明,赤芍总苷有明显降低大鼠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子宫内膜细胞的凋亡情况以及VEGF-A的表达变化,探讨细胞凋亡及VEGF-A在PCOS子宫内膜发生功能失常的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大鼠皮下注射硫酸普拉睾酮钠来构建PCOS模型,TUNEL法检测大鼠子宫内膜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VEGF-A在大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TUNEL结果显示PCOS组大鼠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VEGF-A在PCOS组大鼠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 0. 05);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显示PCOS组大鼠子宫中VEGF-A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5).结论:PCOS子宫内膜功能失常可能与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减少有关,VEGF-A表达下调可能是PCOS子宫内膜增生过度的一种代偿性作用.  相似文献   
24.
蔡雪黎  叶盛 《科技信息》2012,(31):61-62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均与血管内皮损伤及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近年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广泛用于冠心病的非药物治疗,而雷帕霉素洗脱支架能明显减少支架内再狭窄和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多支、复杂病变患者亦从中获益。但研究发现[1-3],一些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出现一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考察融合蛋白I30肽抗肿瘤的效果,为I30肽后续开发提供实验支持。方法 使用NIH小鼠,取4只小鼠腹腔注射H22瘤株,1周时处死所有小鼠,取腹水。另取40只小鼠,每只腋下注射腹水0.2 mL,细胞浓度为1×106个/mL。接种后4 h开始给药。将腋下注射小鼠随机分为4组:IFN组,皮下注射干扰素9×105IU/只;I30高剂量组,皮下注射I30 80 μg/只;I30低剂量组,皮下注射I30 30 μg/只;阴性对照组,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6 d。停药后2 h,处死所有动物,再解剖皮下瘤块称重。结果 I30给药组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30肽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考察葛根-丹参(1:1)组方对动脉粥样硬化鹌鹑血管内皮组织的影响. 方法: 连续喂养高脂饲料造模同时给药, 观察葛根-丹参对动脉粥样硬化鹌鹑主动脉组织脂质斑块、内皮及内膜组织的影响. 结果: 葛根-丹参组方配伍后, 无论乙酸乙酯部位还是水提物, 均能较好的减少泡沫细胞及脂质的沉积, 改善内皮细胞的肿胀、变性, 抑制血管内膜的增厚及巨噬细胞的数量, 尤以乙酸乙酯部位作用明显. 结论: 葛根丹参组方配伍具有一定的减少主动脉组织脂质斑块形成,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 有效地阻止AS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7.
王浩杰  刘东华 《科技信息》2014,(10):200-201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积极的诊断及控制恶性胸水对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肿瘤浸润或转移至胸膜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升高、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以及血管通透性的增高等是恶性胸腔积液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而内皮抑素(ES)为内源性抗血管生成物质,其表达水平与多种恶性肿瘤的进展和预后有关,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内源性血管生长抑制剂之一,近年来ES为癌性胸水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被许多学者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旨在介绍ES在癌性胸水诊断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8.
邓永忠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6):3622-3626,3631
为研究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多孔CPC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用脂质体介导质粒pIRES2-EGFP/VEGF165转染大鼠BMSCs,与多孔CPC复合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大鼠颅骨缺损模型,未转染VEGF165的组织工程化骨作对照。分别在4周、12周取材,以组织学组织形态学分析骨缺损修复情况.比较两组的骨形成差异。结果转染VEGF组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明显好于未转染组。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显示,4周时,转染组材料内新生骨面积为31.9%,未转染组为19.7%。12周时,转染组材料内新生骨面积为75.9%,未转染组仅为4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转染组的骨形成速率明显快于未转染组,两者分别为分别为6.18±1.62μm/d和3.56±0.93μm/d。说明VEGF转染细胞组较对照组血供加强,骨缺损修复加速。  相似文献   
29.
为成功分离与鉴定人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用猿猴病毒40大T抗原(SV40LT)异位表达建立永生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将含SV40LT cDNA片段的慢病毒载体,转染人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连续传代培养。通过形态、细胞免疫组织化学、RT-PCR及管状成形试验进行原代及转染后细胞形态学和功能学鉴定及检测SV40大T抗原表达。结果SV40LT转染后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扁平多角形或短梭状,呈单层铺路石状镶嵌排列。特异性表达Ⅷ因子、KDR、SV40LT表达,并具有管状成型能力。说明成功分离与鉴定永生化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系,为后续血管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0.
树鼩作为研究人类疾病的良好动物模型,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研究采用RT-PCR技术,从树鼩的肺组织中克隆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编码序列,并对其三级结构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645 bp,编码214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及三级结构预测显示,树鼩VEGF与人的VEGF有较高的相似性,预示树鼩可能会是研究人类血管相关疾病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