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5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3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5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 毫秒
81.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贵州省民族地域特色的山地运动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独特的地貌资源、民族文化资源、人文资源等是贵州开展民族地域特色山地运动特有的条件.依靠政策支持,凭借优越的资源,依托民族地域特色的山地运动,打造贵州体育旅游品牌链,将贵州的山地户外运动做好、做大、做强,是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2.
【目的】通过对大明山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85个林隙的调查,了解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林隙的基本特征和自然干扰规律。【方法】在大明山3.2hm^2永久样地内仔细寻找每一个林隙,记录林隙形成木的种类,测量其胸径和高度,判断林隙形成木和林隙的年龄,绘制树冠投影图。【结果】扩展林隙(EG)和冠空隙(CG)在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中的面积比例分别为71.70%和52.90%,干扰频率分别为1.793%·a^-1和1.323%·a^-1,林隙干扰的返回间隔期约为76a。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中,由树木翻蔸形成的林隙最为普遍,占51.88%,其次是干中折断而形成的,占37.88%。林隙大多由0~1株树木形成,平均每个林隙拥有形成木3.45株。EG的大小多在200~600m^2,其中以200~300m^2者所占的面积比例最大(占56.47%);CG的大小多在200m^2以下,以100~200m^2者所占的面积比例最大(占37.65%)。大部分林隙是在2年前形成的,占68.40%。林隙形成木种类超过42种,主要是云贵山茉莉(Huodendron biaristatum)、罗浮槭(Acer fabri)、栓皮木姜子(Litsea suberosa)、百色猴欢喜(Sloanea chingiana)、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天目紫茎(Stewartia gemmata)、糙皮桦(Betula utilis)和罗浮柿(Diospyros morrisiana),占形成木个体数的68.51%。林隙形成木分布最多的径级在15~20cm。【结论】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林隙特征不同于热带山地雨林,也与南亚热带低地的常绿阔叶林存在显著区别。2008年特大冰冻干扰是造成大明山山地常绿阔叶林林隙分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3.
日本实施山地灾害的治理已有100余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治山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先进、科学的治山工程技术。通过治山可以减小塌方、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发生的频率,减轻地质灾害危害。介绍了日本治山工程的主要技术措施,以期为开展此类山地灾害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4.
为研究山地风速地形修正系数η沿各向山坡的详细分布,对两座缩尺比为1∶300的具有不同坡度的余弦型单体山峰模型进行了风洞试验,获得了η沿迎、背、侧风坡面的详细分布.采用CFD软件Fluent建立数值模型,并将其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对具有不同高度(H=90~500m),不同坡度(tanα=0.13~0.5)和不同形状(余弦型、高斯型、抛物线型)的山体进行了数值模拟,拟合了山坡任意位置的η值建议计算公式,并与各国规范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对于现有水平向线性插值模型,根据山脚和山顶的η值,以计算点距山脚点的垂直距离h为自变量的竖向线性插值模型更能安全、合理、简便地估计山坡任意点的η值.侧风坡面的加速效应对于η取值起控制作用;侧风坡脚的η值可相对于迎、背风坡脚分别大61.89%和94.09%,最大可达1.2.  相似文献   
85.
论地貌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貌波是指地球表面隆起的高地和凹陷的低地相间排列,总体上构成裒太起伏的地貌形态,地球的内力作用形成巨大规模地貌波的胚胎模型,外力作用则对它进行雕琢磨磨属种大小不等规模的地貌波,经过长期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最后形成起伏不大的波浪状地貌波--准平原。  相似文献   
86.
对山地麻蜥冬眠前后的体重、肝重、肝糖浓度、脂肪体重等指标的检测,表明山地麻蜥冬眠前后的肝重、肝糖浓度、脂肪体重均发生明显变化,提示山地麻蜥冬眠期间肝糖和脂肪体的消耗量大;统计数据还显示肝糖浓度与体重、肝重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87.
籍越  李文玲 《河南科学》1999,17(4):404-406
对山地地苹果采后保叶及其对次年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秋季采果后通过保叶措施,可使保叶率高达85%以上。光合作用延长至11中间,有利于树的营养积累,而且对果树交件光合效率的提高及苹果的丰产,稳产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8.
2003年7月浙江省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根据其功能划分,浙西北为山地丘陵生态区,该区的主导生态功能为保持和提高源头径流能力与水源涵养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持水土;保护和发展方向主要是:搞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建设水源涵养林。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洪补枯)、改善水质、保护土壤和水环境等水文功能,现已成为共识,但森林对河流总径流量的影响却长期存在争论,国内外专家几十年的研究积累了大量正面和反面的例子,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综合性的多因子森林水文效应定量研究较少,按流域进行的综合性研究分析还很薄弱。应该认为,…  相似文献   
89.
为明确车辆在山地城市交叉口停车等待到直行通过这一过程中的纵向加速度特性以及驾乘人员舒适性,在重庆市选取4处交叉口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无人机航拍的交叉口交通流视频,提取车辆运行状态参数,研究不同坡度交叉口不同停车位次的车辆纵向加速度特性,并以加速度和急动度为指标进行舒适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缓坡路段,停车位次越靠前的车辆其加速度峰值越大;(2)在下坡路段,车辆在加速阶段末段加速度会在0 m/s2上下波动,车辆间断性的加减速;(3)在上坡路段,第1和第4位次车辆加速度特性相近,加速峰值较大,第2和第3位次加速度特性相近,加速峰值略小;(4)第1停车位次的车辆在下坡减速过程中更容易带来不适感。  相似文献   
90.
针对山地城市在道路交通规划方面需要更多地去适应山地环境的地形地貌特征、交通需求与交通组织等问题,以山地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研究为核心内容,融入适应性理论的思维方式,提出山地城市规划设计方法;方法结合适应性理论的耦合、协同与组织思维,从路网系统协同宏观地貌、步行空间耦合微观地形、特色交通组织连接瓶颈三方面分别探索符合山地城市地形特征与营建规律的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方法;经相关案例验证规划方法指导的路网规划有助于形成富有山地特色的城市形态特征与空间环境;方法是符合山地城市地形特征与道路交通需求的规划方法,可完善相关设计理论,指导山地城市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