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2篇
系统科学   32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城市空间的集中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效率,分散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以公共交通导向的开发(TOD)模式为指导,在传统的站点处进行高强度开发,可通过层次分明的轨道交通线网系统重构现有城市空间结构,使站点之外的地区实现低密度高质量的生态发展。为实现这一城市空间新结构化过程,从流量规律角度揭示了TOD模式的基本特性,分析了其推动与实现机制,构想了该模式下的城市空间开发策略与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422.
节点-场所模型通过关注交通和土地特征的平衡,为评估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OD)提供了有效的框架。在传统节点-场所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可步行性作为新的评价维度,定量描述站点地区的步行网络可达性与设施可步行性,提出了节点-场所-可步行性扩展模型。基于多源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利用扩展模型对北京轨道微中心地铁站点进行了评估和分类,并与传统节点-场所模型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节点、场所与可步行性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站点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并且新模型与传统节点-场所模型相比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价地铁站点。  相似文献   
423.
围绕轨道站点打造城市活力中心的公共交通导向的开发(TOD)模式在国内逐渐兴起,但在完善顶层设计层面,TOD发展模式仍缺乏可操作的评估体系。回顾了国内外对于TOD成效评估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分析新时期轨道交通综合开发的主要特征,从规划层、实施层、服务层3个维度构建了轨道交通TOD成效评估体系,以杭州地铁1、2、4号线沿线地区为应用实例,总结了其TOD发展水平、现状、特征等,并提出了相应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24.
为科学定量评估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系统韧性,构建了基于系统机能曲线的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系统韧性评估模型,并提出了一种量化系统韧性的方法。模型中包含公交车系统和出租车系统两个维度,并采用城市公交车服务率和出租车在线率来表征其系统机能,能够综合评估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系统韧性。用该方法对2021年郑州特大暴雨灾害中的道路公共交通系统韧性进行了计算分析。评估结果表明:郑州市道路公共交通系统处于中等韧性水平,且不同的恢复方案对系统的恢复力和适应力均会产生影响。所建立的模型能够描述系统从受到扰动至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各个段的机能水平,从而定量计算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系统韧性。该方法适用于单一灾害作用情景和多种灾害耦合作用情景,可为提升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系统应对不确定性扰动的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5.
以福建福州市为例,在梳理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相关应用的实证研究、交通设施空间格局、集聚和扩散机理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高德地图采用Python自主获取的福州市主要城区公共交通设施POI数据,运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和局域Getis-Ord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进一步揭示其重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公共交通设施总体上呈现出西北—东南方向格局,“东进南下”的城市发展轴;(2)在空间上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并呈现出“核心-外围”从高到低的圈层式结构,其中核密度最大集中于福州市中心鼓楼区、台江区,并以其为核心向外逐渐扩散呈点状分布;(3)公共交通设施热点区域集聚于福州市中心,冷点区域则集聚于新城区滨海城市—长乐区;(4)福州市主要城区公共交通设施的空间布局主要受地形条件、规划政策、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426.
为解决新城区和城市边缘地区公交乘客等车时间长,出行便利性差,公交满载率低,公交运营者投入成本难以回收等问题,提出了考虑预约乘客等待时间的需求响应公交运营模式.此模式根据票价随预约乘客的在站等待时间增加而减少的原则进行公交票价差别定价,基于客流量变化实时更新公交车发车时刻,以缩短乘客等车时长,提高公交满载率,从而提升乘客满意度,增加公交运营者收益.构建了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求解新模式下的发车时刻表和公交票价,并设计了遗传算法求解模型.之后,通过宁波市梅山新区的实际公交线路和OD量等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通过对比计算结果和现状下的公交发车时刻,公交票价,出行者等车时长,出行成本和公交运营者收益,验证了新模式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