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5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6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255篇
教育与普及   3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554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384篇
  2013年   362篇
  2012年   430篇
  2011年   503篇
  2010年   497篇
  2009年   504篇
  2008年   467篇
  2007年   435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介绍了原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的破坏类型,阐述了加铺沥青混凝土层厚度的确定,探讨了加铺沥青混凝土前对病害水泥混凝土板的处理方法,提出了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72.
用水量对乳化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拌和用水量与绝对用水量双重角度,讨论水对乳化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以乳化沥青混合料最终强度为评价标准,通过马歇尔稳定度试验、间接拉伸试验,分析用水量对三种乳化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从拌和、击实、养生等多阶段研讨水的作用.认为不同级配存在着不同的最佳拌和用水量,拌和水主要起润湿集料的作用,绝对用水量影响混合料的压实、成型、混合料强度形成及最终强度.  相似文献   
73.
浅析沥青砼路面施工中质量控制的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爱军 《山西科技》2006,(3):116-117
沥青路面在世界各国采用近百年,从科研设计到施工均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作为指导,然而由于各地气候条件、施工手段、原材料各异,使这一科学具有复杂和多变性,根据公司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对影响沥青砼工程质量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4.
陈彦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6):147-148
目前,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最常见的早期病害有:裂缝、水破坏、松散、泛油、推移等,这些病害基本上也是公路工程质量的通病,对新建公路的正常使用形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就以上几种主要早期病害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5.
用冷铺沥青混合料修补路面坑洞,具有方便、快捷等优点。为保证其疏松性和压实性,在配制方法上与热拌沥青混合料都有很大区别。实践表明,我国所研制开发的冷铺材料使用性能良好,而成本却比同类进口材料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76.
Without taking inducing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this paper adopt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bottom factor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ttom facto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lides, and then zones the area according to risk levels. The bottom factors adopted in this paper include lithological characters(U1 ), gradient(U2 ), slope form (U3), difference of helght(U4 ), and slope orientation(U5 ). In 4 650 km^2 of the studied area, the areas of the very high, high, medium and low hazard degree area respectively were 57. 94 km^2 , 2 305.15 km^2, 1 241.6 km^2, 1 045.31 km^2. The methodological steps are (1) inversion statistic analysis, (2) the analysis of contribution ratio and weighing, (3) getting results via fuzzy evaluation of risk levels.  相似文献   
77.
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纤维沥青混合料以其优良的技术性能与合理的经济性,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目前对其性能研究尚缺乏系统性。从不同纤维的微观特性出发,通过不同级配纤维沥青混合料的车辙试验、低温弯曲和弯曲蠕变试验、小梁疲劳试验和混合料耐水害性能试验,分析了纤维和级配类型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并从复合材料角度对纤维的加强和改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8.
原油沥青质吸附与沉积对储层岩石润湿性和渗透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油沥青质吸附引起的油藏岩石润湿性改变和沥青质沉积对储层孔喉的堵塞是造成储层损害、导致油井产能下降的重要机理之一。首先,采用改进的自吸速率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原油沥青质吸附所引起的砂岩岩样润湿指数的变化;然后,利用岩心流动实验方法,定量评价了稠油沥青质沉积对储层岩石渗透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岩心润湿指数随沥青质吸附量的增加而减小,从而导致油相的相对渗透率降低。地层水的离子组成是影响水湿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地层水所含无机阳离子的化合价价数越高,它与沥青质的协同作用所引起的润湿指数下降的程度越大。储层岩心油相渗透率下降的程度与沥青质沉积量和储层岩心的原始渗透率有关,沉积量越大或原始渗透率越低,则油相渗透率下降幅度越大。因此,对于原油中富含沥青质的油藏,特别是稠油油藏,尽可能抑制沥青质的吸附和沉积是保护储层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9.
在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结合粒度分析、河流砂体形态、河流曲度等特征,对孤岛油田馆(1 2)砂层组沉积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馆(1 2)砂层组属河流相沉积,对比Miall的16种河流分类方案,其属于细粒曲流河沉积。剩余油分布研究表明,馆(1 2)油藏主力油层仍是剩余油分布富集区,非主力油层则是剩余油分布高饱和度区;受注水波及程度和重力分异作用的影响,储层内部垂向上形成中上部剩余油富集,而平面上低渗结构单元和注采不完善地区剩余油富集。孤岛油田馆(1 2)砂层组曲流河相沉积模式控制了储层砂体的内部结构和宏观非均质性以及注入水的空间运动规律,从而控制了剩余油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80.
特低渗油藏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物理模拟及数值模拟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从流体在低渗透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机理出发,通过室内基础实验和基础理论研究,以及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运用流体边界层理论,分析了由于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而使得低渗储层产生非达西渗流的机理和规律,建立了描述低渗油气非达西渗流模型,并对特低渗长庆油田某区块一个菱形反九点注采井网进行了实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不但降低了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指标,而且还增加了开采难度。增大注入率、缩小井距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启动压力梯度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