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5篇
系统科学   20篇
丛书文集   50篇
教育与普及   2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9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提出了一种弱极化曲线测量数据计算机处理方法,并计算了55%Al-Zn-1.6%Si合金镀层在3%NaCl溶液中腐蚀过程的电化学参数,研究了镀件在3%NaCl溶液中发生整体腐蚀加速的机理.结果表明,镀层表面微电偶局部腐蚀的发展形成了基体钢与镀层金属的宏观电偶腐蚀,电偶电位Eg随时间的正移,使镀层金属的溶解电流密度迅速增大,钢基体受到的保护效应减小.  相似文献   
32.
本文得出了无限群分次环的一般结构下的对偶定理,另给出例子说明其非凡性。  相似文献   
33.
设G=(V,E)是一个无向简单图,a和b是两个非负整数,若函数f:E→[0,1]对所有的x∈V均满足a≤∑e∈xf(e)≤6,则称,为G的一个分数[a,b]-因子。此时,若还有a=b=k,则称f为G的一个分数k-因子,文章给出了偶图有分数k-因子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并给出一个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34.
分别给出了谱为实数集和一些复数集情况下的循环M-矩阵的逆特征值问题的解井相应给出了数值例子.  相似文献   
35.
研究双模纠缠相干光场与∑型三能级原子相互作用系统的原子偶极压缩效应,分析了双模纠缠相干光场的纠缠程度、原子的基态概率幅、失谐量以及平均光子数对原子偶极压缩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模纠缠相干光场的纠缠程度对原子的偶极压缩没有明显的影响;原子初态完全处于基态或激发态时,原子偶极压缩现象均未出现,原子处于基态概率和激发态概率相等的初态时,原子偶极压缩量最大;原子偶极压缩的频率随失谐量增加而增加;当保持场模1的平均光子数不变而场模2的平均光子数增加时,原子的偶极压缩深度变浅而偶极压缩频率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36.
电迁移型阻锈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迁移型阻锈剂及其实施技术是修补盐污染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种新材料和新技术.它在不影响结构正常运行的条件下,从盐污染的混凝土表面透过混凝土保护层迁移到钢筋表面,使其再钝化,从而有可能经济、简便并有利于环保地实现钢筋界面的电化学修补.实验表明:所研制的醇胺类迁移型阻锈剂(BE)对于14mm厚混凝土内的活化钢筋具有显著的阻锈效果;对于盐污染轻的44 mm厚混凝土内的活化钢筋也具有阻锈作用(约优于国外一种专利产品),但均难以足够浓度自然迁移到保护层厚40mm的钢筋上.以盐污染混凝土结构电化学脱盐所采用的电流密度,进行了BE的电迁移试验,表明BE能迅速电迁移厚达10cm的混凝土内,富集到钢筋上,并可显著阻锈.初步优化了电迁移制度(电化学脱盐期有可能从30 d,缩短为5~7 d).在连云港近海的大浦东抽水站盐污染腐蚀破坏的三跨横梁现场,试用BE电迁移技术,历时3年,仍具有良好的阻锈效果.  相似文献   
37.
研究双模纠缠相干光场与Σ型三能级原子相互作用系统的原子偶极压缩效应, 分析了双模纠缠相干光场的纠缠程度、原子的基态概率幅、失谐量以及平均光子数对原子偶极压缩效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双模纠缠相干光场的纠缠程度对原子的偶极压缩没有明显的影响;原子初态完全处于基态或激发态时, 原子偶极压缩现象均未出现, 原子处于基态概率和激发态概率相等的初态时, 原子偶极压缩量最大;原子偶极压缩的频率随失谐量增加而增加;当保持场模1的平均光子数不变而场模2的平均光子数增加时, 原子的偶极压缩深度变浅而偶极压缩频率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38.
文章主要研究了奇、偶双随机矩阵及其(奇、偶)积和式的有关问题。一方面,通过分析双随机矩阵的奇偶性,说明了刻画奇双随机矩阵和偶双随机矩阵的等价性;另一方面,参照双随机矩阵其积和式的下确界问题(即著名的Van der Waerden-Egorychev-Falikman定理),对奇、偶双随机矩阵其(奇、偶)积和式的确界问题分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9.
由于不受阶数应为2的幂次的限制,正交矩阵偶的存在范围更大.提出了3种新的正交矩阵偶的构造方法.基于正交矩阵偶,提出了一种新的低相关区序列偶集的构造方法,并对此方法构造得到的低相关区序列偶集的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40.
THEMIS双卫星对磁尾高速流减速的联合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尾等离子体片高速流的运动和减速过程对于磁层粒子的加速、磁场的扰动、磁通量的输运和亚暴的触发以及磁尾电流系统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2~4月,THEMIS卫星中的2颗星(THA和THE)在空间中经常具有相近的XGSM和YGSM坐标,但具有差别较大的ZGSM坐标.我们利用这种特殊构型的2颗卫星对经过等离子体片中心和边界层附近的高速流进行了联合观测研究.通过个例和统计分析发现,在89%的地向高速流事件中,距离中性片较远的卫星先观测到高速流,其速度以平行于磁场的分量为主,并且95%的事件中距离中性片较远的卫星所探测到高速流X分量的速度最大值要比在片中心探测到的高速流数值更大.假设等离子体片边界层附近的平行高速流匀速传播,而对于中心等离子体片的高速流,我们分别应用匀减速模型与突然减速模型进行分析,发现高速流减速起始的位置大部分位于距离地球15 Re的区域,这与中磁尾重联发生区域比较接近.此外,统计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片中心高速流前端往往伴随着明显的偶极化锋面特征,而远离中性片的地方偶极化锋面的特征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