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0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薄基岩梯度复合板模型与单一关键层解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典型薄基岩浅埋煤层覆岩结构及其力学特征,建立薄基岩浅埋煤层覆岩力学模型.弹性基础上的梯度复合板模型,梯度复合板由组成薄基岩的所有分层组成,各层力学参数取对应分层参数,其力学性质沿厚度方向变化,满足τjmax<Crj的相邻界面的相邻几个岩层分层,共同组成薄基岩的关键层。利用傅里叶变换确定单一关键层位置及组成岩层分层.为浅埋煤层开采顶板活动预测及其控制、浅埋煤层开采方法及其工艺参数的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其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2.
大豆异黄酮对皮肤保水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大豆异黄酮是新型天然生理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研究表明:连续食用30天,皮肤水分在试验后得到改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大豆异黄酮具有保持皮肤水份的作用。实验组和对照组人员试食后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均无明显改变,无过敏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3.
为了揭示条带开采下巷道的特殊变形规律,通过某矿一条条带开采巷道的顶底板及两帮闭合变形的实测结果,结合实验室相似模拟实验的结果,采用最新的岩层移动理论——关键层理论及一般矿压分析理论——顶板回转理论等对现场监测及实验室实验的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了一些前人未曾揭示的规律.条采巷道闭合变形将出现两个极值,其距离大于普通开采巷道。因此,巷道应在前方峰值压力第二次采动影响时加强支护。这些都可对类似条件下的巷道支护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4.
在黑龙江省甘南县种植玉米,研究坐水种、苗期补灌和垄向区田保水技术集成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全生育期对土壤水分指标及玉米生育动态进行观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坐水、补水及区田对产量影响都显著,但水分与区田的交互作用不明显;区田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起到了较好的效果。3项技术集成在东北半干旱地区起到了增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图6,表5,参7。  相似文献   
35.
蒋东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6):4647-4650
根据不连沟煤矿F6102面开采强度大、煤层自燃倾向等级高,研究其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分布规律,并结合顶板失稳特征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采用束管监测采空区气体分布,得出了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分布规律。根据矿压观测与关键层理论分析,分析了顶板破断形成的结构及失稳形式,采用RFPA2D模拟了采空区底板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划分了采空区压力横三区;分析了各区渗流特点,通过对比发现浅埋采空区自燃"三带"与压力横三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6.
地电影像技术及其在地层岩性预测方面的应用已逐步引起了相关领域内专家和学者们的关注,并逐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本文在系统介绍该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陕北榆神府矿区保水采煤工程中应用地电影像技术对影响矿区开发的第四系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含水层底界的岩性预测案例,展示了地电影像技术及其在地层岩性预测方面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37.
利用关键层理论及复合材料结构力学理论,建立Winkler地基上复合关键层模型;对复合关键层力学性能进行分析,计算复合关键层破断距;引入复合关键层抗挠刚度D*,分析复合关键层下煤体的支承压力,并计算复合关键层下煤层极限平衡区宽度。利用FLAC模拟软件对复合关键层与非复合关键层结构模型进行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D*越大,则支承压力衰减系数越小,相对煤层支承压力越大;复合关键层的初次破断距与周期破断距分别为75 m和34 m,非复合关键层的初次破断距与周期破断距分别为45 m和20 m;关键层的复合效应使其破断距显著变大,其对应工作面前方煤体的支承压力峰值也相应增加,分别为28 MPa与18 MPa,关键层的复合效应使其工作面支承压力峰值明显增大,其分区范围及煤体变形也相应增大,有效揭示了关键层的复合效应。  相似文献   
38.
针对不同关键层位置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不同的问题,为确定关键层位置是否对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有控制作用,在关键层理论模型框架内,考虑岩层的分层力学性质变化,建立了采场覆岩的力学模型,运用岩石破断过程分析软件RFPA2D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在不同关键层位置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得出当随着关键层位置在0-60m范围内由低到高...  相似文献   
39.
薄基岩浅埋煤层保水开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薄基岩浅埋煤层开采过程中顶板基岩易全厚切落,破断直接波及地表,存在顶板突水的安全隐患.在分析顶板导水通道特征基础上,针对浅埋煤层采用传统技术实现保水开采的难点,从开采方法本身采取措施,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薄基岩浅埋煤层保水开采新技术.此项技术的关键有三:一是长壁工作面快速推进;二是支架合理支护阻力的计算确定;三是局部降低采高或局部充填.补连塔煤矿32201工作面的三维固-液耦合数值模拟计算和现场实践结果证明,该套技术的应用是成功而有效的,可在薄基岩浅埋煤层保水防溃开采中推广应用.图4,表1,参12.  相似文献   
40.
基于国内外研究结论,本文以皖北矿区百善煤矿6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浅部煤层保水开采机理和关键,提出以"上覆岩层水体渗流速度确定工作面推进速度"的思路(工作面推进速度能使关键层采后破断的砌体在上部水体渗流到采空区前闭合)。根据渗流理论、经验公式和实测资料等,对保水开采分类中工作面上覆岩层中的潜水渗流时间进行公式推导及计算;根据关键层理论和百善煤矿地质资料,计算出各分类上覆岩层初次和周期破断距。由此,计算和确定出各分类工作面推进速度,同时,以推进速度下限和采煤机切割速度确定安全保水开采的工作面长度范围。进一步完善保水开采技术体系,为浅部煤层保水开采技术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