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10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从刀耕火种到现代化农业,我国农业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对农业生产方式的思考也从未停止过。通过对我国农业生产现状及生产方式进行综合调研.东北农业大学杨悦乾教授带领课题组在保护性耕作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72.
甘肃迭部位于一、二级阶地交接地带,又是南北方过渡之置,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形成了种类独特的地质遗迹资源.它是大自然赋予人类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但由于没有采取应有的保护措施,资源浪费严重.本文就这一问题,阐述了迭部地质公园开发建设的必要性,并通过地质遗迹及相关环境产品的阐述,对公园开发的可行性做了论证,期望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及时对珍贵地质遗迹进行合理的保护性开发.  相似文献   
73.
不同耕作方式对豫西小麦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保护性耕作深松覆盖(ST)、少耕(RT)、免耕覆盖(NT)、传统耕作(CT)条件下冬小麦产量及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在冬小麦产量比传统耕作高,其中ST〉NT〉ST〉CT,ST、NT与CT差异性明显,RT与CT差异性不明显,显现了保护性耕作方式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 研究农田秸秆输入后对中国旱作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为准确理解中国旱田农业生态系统碳排放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国内外已发表的83篇研究论文,利用Meta分析技术分析农田秸秆输入后土壤呼吸改变量与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和土壤微生物量碳(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MBC)改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与结论与传统耕作秸秆不输入(CT)相比,传统耕作秸秆输入(CTS)、传统耕作秸秆粉碎输入(CTCS)、传统耕作秸秆覆盖输入(CTMS)、传统耕作秸秆粉碎覆盖输入(CTMCS)、传统耕作生物炭输入(B)、传统耕作生物炭+秸秆输入(BS)、传统耕作+覆膜(F)和传统耕作+覆膜+秸秆输入(FS)对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土壤水分、SOC和MBC影响显著。农田土壤呼吸在CTS, CTCS, CTMS, CTMCS, BS, F和FS处理下增加了7.1%~111.4%,在B处理下减少了9.6%,平均增加了17.7%;土壤温度只在CTCS下减少了5.7%,在其他处理下的影响不显著。土壤水分在CTCS...  相似文献   
75.
苟波 《青年科学》2011,(5):44-44
咳嗽除了喝糖浆,还有其他简单易行的疗法。据美国《读者文摘》近日报道,咳嗽得太厉害,可以喝点温牛奶以缓解症状。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动作,但长时间频繁的咳嗽,就属于病理现象了。咳得厉害时,喝一些温牛奶,能起到润肺生津的作用,缓解呼吸道黏膜的紧张状态。杏仁露的止咳效果也不错,把牛奶或杏仁露放在微波炉里热1分钟,再加上一勺蜂蜜,趁热喝下去:  相似文献   
76.
青衣 《科学之友》2009,(11):50-50
乙肝疫苗的接种是控制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疫苗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之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不会伤害肝脏,从而使人体具有预防乙肝的免疫力。因此,接种乙  相似文献   
77.
赵希  施紫越  舒灵扬  向芳 《甘肃科技》2023,(11):91-93+100
作为中华文化传承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石窟遗址正受到广泛的关注与保护。在巴蜀地区温热潮湿、降雨频繁的气候背景下,石窟的风化病害普遍严重,设计保护性建筑是延缓病害发展、延长石窟寿命的主要手段之一。针对巴蜀地区石窟特点及现存保护性建筑的现状,结合广元千佛崖的相关实践,分析了包括“抑制石窟病害”“适应历史文化”“协调山体环境”“建筑设计可逆”等在内的石窟保护性建筑的设计原则,明确了在不隔绝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减缓河谷风、温度、湿度等环境要素的剧烈变化,以实现稳妥、改良性的保护策略。理性规划、风格协调、规避局限、具有创意的思路应当是石窟保护性建筑设计面向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8.
79.
霍建林 《科技资讯》2006,(24):158-158
针对保护性耕作中,原茬垄带状状所应满足的各项农艺要求,设计了灭茬旋耕机,并对此此进行了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80.
介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含义,分析了娄烦县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意义及措施,探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内容、技术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