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33篇
丛书文集   25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5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色度学的人眼彩色探测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黑白视觉的亮度对比度的探测特性,分析了人眼视觉对彩色条纹的探测特性.在分析前人研究和实验的基础上,根据色度学原理,研究了前人实验中所采用的红绿条纹和黄蓝条纹的亮度、主波长和色纯度变化.提出了用亮度对比度、主波长对比度和色纯度对比度描述人眼彩色对比度探测特性的概念,可初步定性解释部分前人的彩色视觉实验结果.为进一步评价彩色图像质量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主要阐述控制系统中数学模型的内涵,建立数学模型的几种方法,同时根据传递函数特点进行系统分析,为时域或频域分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该文讨论二维奇异Roesser模型传递函数矩阵的计算问题。通过在一定条件下将2-SRM的传递函数矩阵价为二维正则Roesser模型的传递函数阵,利用计算2-DRM传递函数矩阵,利用计算2-DRM传递函数的Koo-Chen算法,得到了2-DSRM传递函数矩阵的一类方便简洁的迭代算法,举例说明了该算法。结果还表明,同2-DRM一样,2-DSRM的传递函数矩阵也可其状态转移矩阵来表示。  相似文献   
14.
为使液压仿形保证加工质量,除了静态特性外,还必须在工作过程中动态特性满足要求。本文就机液位置伺服系统动态特性对加工质量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重点分析开环放大倍数对反馈控制系统稳定性所起的重要作用。并用“拉普拉斯变换”与“传递函数”方法从理论上说明了开环放大倍数对系统稳定性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引用方框图的一组法则来解算反馈系统,特别是在复杂的多环系统中引用这种方法可以从宏观上使分析和计算简化。  相似文献   
17.
离散成像系统的光学传递函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含有离散探测器阵列的离散光学成像系统存在传递函数的条件及由于离散探测器采样不足而产生的混谱现象,并针对离散探测器的特点提出了平均离散点扩散函数概念,综合以上因素,建立了离散光学成像系统的统计光学传递函数理论。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新的前馈神经网络(N-FNN)复值盲均衡算法。新算法改变了传统均衡技术大量发送训练序列而降低系统传输的有效信息率,有效地消除码间干扰,提高了通信质量。笔者设计出新的传递函数和代价函数,利用最陡梯度下降法推导出输出层和隐层单元权值的迭代公式。通过对QAM信号进行计算机仿真,笔者提出的新算法与同类算法相比,具有均方误差收敛速度加快、误码率降低、稳态剩余误差减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系统在低相干光源照明情况下对生物组织成像机理的分析,探讨了系统具有很强纵深分辨能力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光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图像的形成和传递过程,推导了系统的相干传递函数.结果表明系统的横向成像具有低通特性,纵向成像具有带通特性.本研究工作为全视场层析探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在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应用控制理论推导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稳定性判断条件,分析讨论了影响系统稳定性的结构参数等因素,指出了各影响因素的相应解决办法,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控制器的设计与改进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对于一个设计定型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各机构部件的许多参数很难改变,可以采用改变电子控制单元中助力增益的方法来使系统稳定工作,即在控制器设计中采用较小的助力增益,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