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7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汉语中的“是”,在汉民族历史长河中产生、发展并演变着。上古时,汉语“是”只作代词,不作判断词:“是”作主语;“是”作宾语;“是”复指前置宾语。先秦时,有些“是”很像判断词,但仍是代词。“是”作判断词,是在东汉时,由指示代词发展而成的,且代替了先秦“……者……也”判断句句型。“是”作判断词后,衍生出一系列修辞作用。汉语“是”的代词、判断词、修辞三作用,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微妙联系。  相似文献   
42.
“莫”字在《史记》中共使用407例,其中其他用法43例,而对另外的364例,根据“莫”字的语法功能和所在句子是否有副词、是否有先行词,分为否定性无定指代词和否定副词两类,确定出前者为322例(占总数的88.5%),后者为42例(占总数的13.5%),二者的界限往往不太好把握,必须经过细致的分析才能确定其词性。与先秦时文献相比,“莫”字作否定性无定指代词与作否定副词的用例比略高一些,但总体的比例关系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3.
广西灌阳县地处桂北山区,灌阳话的语法有不少特殊现象。首先介绍灌阳话的词缀,找出其语法特点。其次介绍灌阳话的代词,比较了上下乡话人称代词的差异;指示代词"这"、"那"的不同读音表示不同的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再次介绍灌阳话否定词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桂北、湘南平地瑶话代词的探究,得出语言结构相似的特征可能是桂北、湘南地区共同的区域特征,也可能是由于语言接触的结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45.
梅县方言的人称代词跟普通话及其他方言相比较有相同的地方,也有相异之外,”本文拟从意义、功能、构成及语用等角度对梅县方言的人称代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6.
陈芳 《科技信息》2010,(29):203-203,391
"tout"无论作为泛指形容词、泛指代词还是副词,都是法语中的一个难点。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tout"的用法和常见注意事项,旨在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  相似文献   
47.
“此之谓(或是之谓)XX”的句式.在古文中。虽然不是每一篇都出现,但是在某些名篇中.却可以大量见到。  相似文献   
48.
本文系统地梳理了《离骚》中第一人称代词"余"、"吾"、"朕"、"予"、"我"、"之"的具体使用分布情况,详细剖析它们所承担的语法功能,在有必要的地方进行了比较分析,还提出了对《离骚》为什么把第一人称代词使用得很复杂的原因的几种猜想。  相似文献   
49.
庄草 《漳州师院学报》2010,24(3):122-125,141
日语人称代词的词汇意义非常简单,就是指代人称,「あなた」是第二人称代词,指代谈话的对方。从语用功能来看,它可以附着一些特殊的感情色彩,既能表达尊敬、礼貌的情感,也能表达不满、责怪、生气、愤怒、讽刺挖苦等情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丰富的语用含意。  相似文献   
50.
河南罗山地处鄂豫皖3省交界,多种方言在这里发生广泛接触,造成了比较复杂的方言状况。罗山定远话属于中原官话中的信蚌片,又深受孝感方言影响。定远话这种复杂的方言接触的特征在疑问代词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定远话的疑问代词主要有“哪”“么”“几”“多”“谁”等几组,各组中均有独具定远话特色的疑问代词形式,如“哪个。…‘么搞…‘几咱…‘多长远…‘谁个”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