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5篇
系统科学   26篇
丛书文集   39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88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十味龙胆花颗粒中的有效成分龙胆苦苷和盐酸小檗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用50%甲醇超声提取,在Zorbax SB-C18柱上分离,以含1%乙酸的甲醇-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270 nm紫外检测,外标法定量.龙胆苦苷的线性范围为0.4~40μg/mL(r=0.9993),检出限0.14μg/mL;盐酸小檗碱的线性范围为0.15~30μg/mL(r=0.9999),检出限为0.03μg/mL;盐酸小檗碱的加标回收率为96.0%,相对标准偏差为1.8%;龙胆苦苷的加标回收率为103%,相对标准偏差为1.6%.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药品十味龙胆花颗粒中胆苦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72.
射频标识(RFID)在各种供应链作业中的使用迅速发展,其起因是电子产品代码(EPC)技术的发展。这就产生了采用这种技术时对安全问题考虑的需求。作为EPC技术的发明者,Auto-ID中心实验室于1999年在MIT建立,并且在随后的年代里拓展为全球7个实验室的联合。该中心对EPC在实际应用中的运转产生了强烈的兴趣,7个实验室把所有的围绕着这些应用安全的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兴趣,它们的研究主要涉及了RFID在反对假冒产品蔓延中的作用。这些假冒产品出现在许多供应链中,并且不能依靠非RFID安全技术进行充分遏制。本书就是这项研究的成果,它研究了违法制造业及商人把假冒产品引入供应链的方法,各种可以用来阻止他们行动的障碍以及这些障碍的有效性。书中描写了在利用RFID系统与假冒产品抗衡的过程中,这样一种新技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探讨了它的成本效益,叙述了它的推广应用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73.
宋志芳 《洛阳大学学报》2001,16(2):30-34,56
较详细地介绍了ADO的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在VB中实现的例子,较为详尽地介绍了如何利用ADO数据对象将面向对象分析抽取出来的类同时应用于本地和远程。  相似文献   
74.
从指令形式和汇编目标代码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在MCS-15汇编语言中对SFR单元采用直接寻址和寄存器寻址方式时的区别,给出了在MCS-51汇编语言中正确使用这两种寻址方式对SFR有关单元进行寻址的原则。  相似文献   
75.
给出了用两台装置搜索两个坏硬币问题中分解为 2的 6个平衡模型的统一测试过程 t,使得当 k为奇数时 ,tk/nk=1 ,当 k为偶数时 ,tk/nk>0 .93 .这里 tk表示测试过程 t在 k次测试中所能鉴别的最大硬币数目 ,nk=maxt tk.从而全部解决了分解为 2之平衡模型的测试问题 .  相似文献   
76.
代码组件的动态组合重用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代码组件及其动态组合重用方法的基本概念,详细地介绍了一种动态组合重用代码组件的方法-DCRCC方法。实践基于代码组件的封装技术,组合技术和库管理技术,DCRCC方法能够通过动态组合重用代码组件的方式有效地进行软件开发。  相似文献   
77.
组合搜索中有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那就是常常用测试装置去寻找一个最优化的搜索过程.给出了用一台天平从n个硬币组成的集合中搜索3个坏硬币的最优化搜索方法,并且这3个坏硬币的重量是相等的.一台天平所提供的坏硬币信息,是通过比较2个由硬币组成集体的重量而获得.  相似文献   
78.
以豆粕和鸡肉为原料,利用Mailard反应技术和脂肪控制氧化技术制备鸡肉味香精,系统研究了鸡肉蛋白及大豆蛋白水解反应、鸡油控制氧化反应以及Mailard反应的实验室最佳反应条件,并在工业生产中验证.实验所得鸡油氧化较佳反应条件为:温度130℃,时间2 h,空气流速为每100 g油0.15 m3/h;美拉德反应条件为:温度90℃,pH 8.0,时间120 min.  相似文献   
79.
研究了单向关闭先坏先修三部件串-并联可修系统的可靠性,在假定部件1的失效分布服从可变参数为λ(λ0)的指数分布条件下,利用补充变量法,得到了该系统的瞬时可用度和稳态可用度、系统的可靠度、系统的瞬时和稳态故障频度.  相似文献   
80.
为对混凝土构筑物的裂纹延迟失稳扩展现象进行严格的理论论证以更深刻地理解它,基于整体能量平衡和裂纹前缘双重衰坏区的概念,建立了裂纹失稳扩展孕育期的理论。将混凝土构筑物视为由一个弹簧和一个Kelvin模型串联而成的三元流变模型表征的标准线性固体,分析了裂纹扩展期间发生的能量耗散和能量释放率G_1。在裂纹失稳扩展的孕育期,外衰坏区的整体特性是初级蠕变的而不是弹性的或瞬时塑性的形变,内衰坏区则随时间而发展二级蠕变。引人C*一积分的定义,并从而推导出用以解释孕育期间裂纹尖端附近整个衰坏区形变特性的特征时间和长度。其次,得到另外一些重要结论如下: 1 为正确对待混凝土构筑物的断裂,应将它看作是一个具有记忆的历史过程、一个具有耗散能的热力学不可逆过程。因此,通常的局部能量平衡方程不再能做为设立的整体能量平衡方程的推论而得到。2 将混凝土视作为标准线性体,其应变能释放率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表明迟滞弹性效应,另一部分表明粘性流效应。所以,裂纹扩展时能量耗散,并且裂纹的形成是不可逆的。3 混凝土裂纹体的G-判据与K-判据间的关系是时间相依的。在恒载条件下,它的能量释放量随时间而增长到一个较高的极限值,从而存在裂纹延迟失稳扩展的临界裂纹尺寸。4 混凝土构筑物的断裂过程中,裂纹失稳扩展前是存在亚临界扩展阶段的,它显现与否取决于所施应力水平。在此阶段,虽然外载保持固定,但裂纹仍随载荷持续时间而缓慢增长,所以裂纹前缘的应力场也是时间的函数。5 在裂纹失稳扩展的孕育期,裂纹尖端的外衰坏区呈初级蠕变变形.而内衰坏区随时间发展着二级蠕变。在长时间后,整个衰坏区的蠕变发展。裂纹尖端应力场可由包括C*的方程(44)给出,而C*与载荷参数有关。6 用以说明裂纹尖端附近整个衰坏区变形特性的特征时间,可从衰坏区蠕变应变集中的“短时间”与整个衰坏区蠕变从初级发展到二级而三级蠕变的“长时间”之间的差推导出。本文研究成果解释了某单支墩大头坝在蓄水8年后原有约3米长的浅裂纹突然失稳扩展成深达50米左右深裂纹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