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8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8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本文通过回顾"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提出、目标的制定、组织的策略,认为,HGP中所蕴含的整体性、开放性、协同性等方法论理念,是以生命科学为代表的当代科学发展所体现出的一种系统思维,是科学观念从强调还原论、追求简单性到关注系统性、探索复杂性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92.
蛋白质组(proteome)研究——后基因组时代的生力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贺福初 《科学通报》1999,44(2):C6803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全面推进与十余种模式生物基因组全序列测定的完成 ,基因组计划的重心已逐渐由结构基因组研究转移到功能基因组研究 ,生命科学随之开始了一个新的纪元———后基因组时代 ,蛋白质组研究则应运而生 .现在简要介绍后基因组时代的生力军———“蛋白质组研究”问世的历史背景、定义与内容、技术路线与相关方法、已有进展及趋势 ,并提出了我国蛋白质组研究的应对策略 .  相似文献   
93.
《青年科学》2003,(2):11-11
不久前,美国塞莱拉公司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参与方联合宣布,人类基因的数量大约为3万个。这一发现令人吃惊,因为科学家原本估计人类基因数量在10万个左右。接着,美国基耐申斯公司在人类基因组探索之路上又前进了一步,测定出每种人类基因平均拥有14个版本。  相似文献   
94.
新时代大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家睿 《科学》2002,54(2):35-36
  相似文献   
95.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CenomePr05ectlHGP)是美国科学家在1985年率先提出的。这是一个为期15年,耗资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作图和测序计划。它的焦点问题是通过制作人类染色体的详细的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将整个基因由粗到细地进行有序的划分,最终得到可以用于测序的重叠度最小的连续克隆系,从而测出24条染色体DNA的全部核苷酸序列,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以及3万个基因的定位和结构。美国于1990年正式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预计在2005年完成基因组的全部测序。现在,HGP不仅进入7大规模测序和基因识别阶段,从而极大地带动7人类相关基因图谱定位、克隆与结构、功能研究,而且“全基因组随机测序”的大胆设想也积极推动7人类基因组测序的进程。  相似文献   
96.
讨论了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Internet和情报科学的发展方向,介绍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和生物信息学产生的科学背景,并对Internet上的生物信息学资源进行了阐述,说明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特别是对基因组研究和后基因组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7.
科学与宗教之间向来紧张的关系最近似乎变得更加对立了。以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和史蒂芬·平科尔(Steven Pinker)为代表的科学家认为:宗教只是迷信的一种残留形式,应该被人们所摒弃;而宗教信徒们则认为:科学是虚无的,不足以使人们理解存在的奇迹。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则站在这两派中间,他试图以自己为例证明科学和宗教是可以调和的。作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带头人,柯林斯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他领导的是一个耗资几十亿美元、旨在理解人类本质并且攻克遗传疾病的重大科研项目。然而在他的畅销书《上帝的语言》(The Language of God)中,柯林斯则着重描写了自己如何在1978年接受了基督教,并从此以后成为虔诚教徒的故事。“圣经中的上帝也就是基因组的上帝,”他写道。“他能在教堂里同时也能在实验室接受人们的膜拜。”以下是柯林斯与科学作家约翰·霍根(John Horgan,其代表作为《科学的终结》)关于信仰的一番对话。[编者按]  相似文献   
98.
“人类基因组计划”给我们带来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基因的科学研究 ,是自科学家在本世纪初从新发现基因的传递规律开始的。1 96 5年 ,一位奥地利的神父———孟德尔———发现并发表了有关基因传递的规律 ,遗憾的是 ,他的贡献被历史埋没了 35年。 2 0世纪中叶 ,科学家发现了基因———遗传物质的基本结构 ,并提出了模型 ,即我们在中学教科书里读过的“DNA双螺旋模型”。 70年代 ,人类破天荒第一次真正能够拿出基因来做试验 ,即建立了可以称之为“遗传工程”或“分子克隆”的技术 ,并第一次用拼凑基因的方法建立了人为的生物 ,尽管还不完全 ,还很简单 ,科学家却用一些基因生产出了“遗…  相似文献   
99.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 3年 ,美国遗传学家沃森 (Wetson)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 (Crick)在英国《自然》(Natare)杂志上于 4月 2 5日发表论文 ,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这个发现宣告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在生命科学史上翻开了划时代的一页。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1 历史的回顾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诞生五十年来 ,分子生物学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激动人心的发现和突破 :195 6年美国生物化学家科恩伯格分离并提纯出了DNA聚合酶。 195 7年科恩伯格与美国生物化学家奥乔亚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合成了DNA和RNA ,于 195 9年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他们…  相似文献   
100.
我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启动我国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的基本情况,简要总结了实施我国人类基因组计划以来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并试图提出今后在此研究领域的主要资助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