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7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生态经济预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分析了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问题;然后,探讨了交错带土地利用预警的原理;最后,从交错带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出发,依据主导因子、独立性和完备性的原则,建立了预警指标体系,共包含31个指标,该指标体系具有简单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2.
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分析了城乡交错带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特性,并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和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用地需求的预测,提出了城乡交错带土地资源利用合理规划的思路,并设计了江北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83.
农牧交错带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多变,人为的改变土地利用方式会影响土壤释放CO2的速率.分别对新开垦农田、多年耕种农田、退耕还草草地、多年生草地4种利用类型的土壤温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呼吸速率进行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图像呈单峰性曲线,其中草地平均呼吸速率最大,为0.85g·m-2·d-1.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新开垦农田变化明显,K值最高,达到0.045.从整个生长季来看,4种土地利用类型平均呼吸速率表现为新开农田>草地>还草草地>农田,分别为0.97g·m-2·d-1、0.85g·m-2·d-1、0.77g·m-2·d-1和0.56g·m-2·d-1.0-10cm和10-2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大小关系与土壤呼吸速率基本吻合.试验表明不论对草地进行开垦还是对农田进行退耕还草都会增加土壤CO2的释放.  相似文献   
84.
北方农牧交错带一直是我国生态脆弱区,近二十年来,生态建设和气候变化深刻影响了该地区土地利用格局.为揭示该区人地关系复杂变化,为土地合理利用指明方向,选取县域尺度作典型案例研究.基于沽源县三期TM遥感数据,运用GIS空间处理技术和景观格局分形等主要指数定量分析景观格局变化.结果如下:(1)1988年至2008年间沽源县土...  相似文献   
85.
以内蒙古化德县七号镇为例,分别于2000,2008和2013年,在典型地段的6种主要不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地块土壤浅层0~20 cm进行土壤样品采集.通过化验土壤养分含量,对比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块土壤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生态建设对土壤浅层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浇地因定期施较多优质有机肥和磷肥,土壤养分含量相对稳定,其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变化水平不显著,速效磷含量上升,因隔年种植喜钾作物马铃薯,导致速效钾含量呈波动变化;旱滩地因有机肥施用严重不足,其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含量下降;旱坡地因定期休耕压青,土壤养分得以维持;天然草地因退牧还草,其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增加;柠条林地、围栏草地因土地沙化严重,导致土壤养分变化不大;旱坡地、天然草地、柠条林地、围栏草地pH值稍有下降.牧草地通过自然修复,可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由施肥和耕作方式决定.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块土壤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原因,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壤养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