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6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27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68篇
教育与普及   18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3篇
现状及发展   18篇
综合类   361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紫外光对溴苯(BB)的吸收作用,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对PMMA-BB梯度型聚合物光纤预制棒的折射率分布进行了间接测试,详细介绍了这种紫外有机光谱法的测试原理及方法,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预制棒的折射率分布是呈抛物线分布,但在最佳理论分布有着一定的偏差,与Lorentz-Lorenz模拟方程的结果相对接近。同其他复杂的测试方法相比,紫外光谱法所需仪器普通,测试简便,不失为实验室中较为简单易行的一种预制棒折射率分布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52.
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超支化聚合物合成方法及其应用前景,旨在加深人们对该领域的了解,从而加速该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3.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开发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冬 《自然杂志》2003,25(2):92-96,97
甲壳素是一种天然无毒性高分子聚合物,可被生物体分解,具有生物活性.主要存在于水生甲壳类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外壳中.甲壳素在地球上的含量非常丰富,目前在国内外已成为重要的产业,在轻工日化、医药、农业、环保、食品业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4.
Ba6-3xNd8+2xTi18O54(x=2/3)的聚合物前驱体法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EDTA为络合剂,EG为酯化剂,利用聚合物前驱体法合成了Ba6-3xNd8 2xTi18O54陶瓷,研究了不同的EDTA与金属离子摩尔比对粉末结晶特性的影响,利用DTA,TG和XRD等技术分析了Ba6-3xNd8 2xTi18O54前驱体和得到的氧化物粉末,测试了由x(EDTA)/x(M)=1.00的前驱体得到的Ba6-3xNd8 2xTi18O54(x=2/3)陶瓷的微波介电性能。在900℃预烧x(EDTA)/x(M)=1.00的前驱体3h,单相的Ba6-3xNd8 2xTi^18O54(x=2/3)直接形成,没有出现中间相。1000℃预烧,1340℃烧结的Ba6-3xNd8 2xTi18O54(x=2/3)陶瓷具有最佳的微波介电性能:ε=87.1,Qf=8710GHz。  相似文献   
55.
致癌机理的双区理论发现,绝大多数环境中的致癌剂,均通过引起DNA股间互补碱对的共价交联而启动细胞的癌变.DNA碱稀释过滤法证明:致癌物中的霉菌毒素即黄曲霉素G 1 ,N-亚硝基化合物中的亚硝基二乙胺,二丁胺,吗啉和四氢吡咯、偶氮染料中的4-二甲氨基偶氮苯和含氮杂环化合物中的喹啉,均剂量相关地引起DNA股间交联.而相应类型的非致癌剂黄曲霉素B 2 、亚硝基二苯胺、4'-溴-4-二甲氨基偶氮苯和异喹啉,均不能引起此种交联.用DNA交联24h修复实验,首次提出测定DNA股间交联中、互补碱对交联比率的方法.证明:DNA非互补碱对交联被完全修复,但互补碱对间的交联则难以修复,而互补碱对交联的比率与其致癌强度相关.致突变谱数据证明:突变即点突变和移码变异都是由交联的互补碱对所指导.因此,双区理论是化学、内源物和物理致癌作用的合理机理.  相似文献   
56.
通过杯[6]芳烃六乙醚乙酯与多乙烯多胺进行氨解反应,合成了系列酰胺型杯[6]芳烃聚合物,井研究了它们的阳离子吸附性能.发现它们对软金属离子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其吸附能力与聚合物中杯芳烃的含量成正比,说明杯芳烃单元在吸附过程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聚合物3c对Ag^ 有较好的选择性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57.
利用TG—DTG技术研究了合成的5种交联壳聚糖的热分解历程.通过对比Coats—Redfern积分法和Achar微分法对31种机理函数求得的动力学参数,推断出各步的可能热分解反应机理.5种交联壳聚糖发生第l步热降解的动力学机理函数相同,都为简单三级反应,遵循f(α)=0.5(1-α)^3,g(α)=(1-α)^-1/2-1;第2步均为壳聚糖的分解,其热分解的机理函数均为简单的二级反应;5种壳聚糖的稳定性为:CCTS—B—15—C—5>CCTS>CCTS—2≈CCTS—B—18—C—6>CCTS—1.  相似文献   
58.
简单介绍了AgX作为光致变色材料的光致变色机理和其在聚合物中的一些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59.
戴乾圜  瞿波  钟儒刚  郑大威 《科学通报》1997,42(17):1901-1902
自从双区理论提出以来,多种有机致癌剂的结构和致癌活性的关系(QSCAN)得到了成功的理论解释和定量表征.据双区理论的原则设计开发的几种顺铂类似物也显示出具有高于顺铂和碳铂的抗癌活性.根据双区理论,化学致癌作用的关键步骤是具有双官能亲电活性中心的最终致癌剂与DNA互补碱基对的横向交联.这种交联产物及其结构特征对于深入探讨致癌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引人关注的问题.但因DNA横向交联的量很少,以致难以进行实验观察.本文采用半经验分子轨道法 PM3对强力致癌剂苯并[a]芘(BaP)经代谢活化产生的最终致癌剂与DNA互补碱基对的横向交联产物进行了全几  相似文献   
60.
研究了聚合物熔体在衣架型模头中的等温流动。采用幂律模型描述该熔体的流变行为,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对此流动进行模拟,从而得到其速度场的分布情况,并且着重讨论了衣架型模头的几何形状对速度场分布的影响,特别是对出口宽度方向速度均匀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