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0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33篇
系统科学   54篇
丛书文集   136篇
教育与普及   28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3篇
现状及发展   35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442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537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345篇
  2011年   393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477篇
  2008年   353篇
  2007年   392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阐述软科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强调软科学研究要体现科学性、综合性、敏税性和创新性,认为软科学工作要注意克服研究与应用相脱离的倾向,要注意基础、注意方法与手段、注重应用,才能提高研究水平,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促使软科学确实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推进决策科学化服务。  相似文献   
102.
具有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的交流伺服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控制系统中滑模运动存在的条件。在交流伺服系统中,采用滑模变结构制器作为速度调节器。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性能。实验表明,这种设计方法是可行的,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3.
文章从电压型逆变器PWM控制机理出发,着重研究了PWM波形谐波分量以及逆变器开关时滞对逆变器输出电压及对电机速度平稳性的影响,最终提出了改进措施并给出了必要的突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4.
对电流型逆变器供电的感应电动机传动系统的功率因势进行了分析,导出了该传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晶闸管控制的补偿器改善系统的功率因数,并给出了具有静止式补偿器的传动系统的结构图及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105.
含统一潮流控制器的电力系统潮流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通过对统一潮流控制器工作机理的分析,进提出了一种实用的潮流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够系统的潮流计算与UPFC的控制得到充分的协调,并能用于计算具有多个UPFC的系统潮流。IEEE5节点系统IEEE30节点系统的仿真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6.
介绍了16位微处理器80C196MC在三相感应电动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利用80C196MC的三相SPWM波形发生器WG、事件处理阵列EPA、外设事务服务器PTS和A/D转换器,简化了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107.
首次提出了交流电机绕组△/带尾△接法的换相变极的对称条件,并利用双极对槽号相位图对之进行了严密的论证。  相似文献   
108.
在交流调速系统中,动态特性的研究在其设计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其计算方法相当复杂,麻烦,然而若加强分析这一环节,对改善交流调速系统的动静态特性是非常显著的,本文提出了较似于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设计方案,同样可使交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特性达到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09.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细胞色素c在2-氨基乙硫醇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细胞色素c在2-氨基乙硫醇修饰的金电极上的电子传递过程为—扩散控制的可逆反应,2-氨基乙硫醇自组装膜可用作细胞色素c电子传递的有效促进剂。依据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的测量结果,讨论了单分子膜的组装过程及其对促进细胞色素c电子传递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0.
日文和中文的人称代词差异、他动词句中主语的用词差异以及翻译中求同存异现象,能够折射出中日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