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5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24篇
系统科学   25篇
丛书文集   217篇
教育与普及   14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9篇
现状及发展   36篇
综合类   6220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417篇
  2013年   364篇
  2012年   470篇
  2011年   447篇
  2010年   445篇
  2009年   394篇
  2008年   374篇
  2007年   333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针对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系地震反射杂乱,采用地震手段进行内幕构造解剖难度大的问题,开展了基于成像测井解释的石炭系火山岩内幕构造解剖研究。以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油田三区石炭系油藏为例,采用成像测井资料识别地层产状、单井成像测井构造解释及多井地层产状组合断层解释等,对该区石炭系火山岩地层内幕构造进行解剖,识别出石炭系内部2条逆断层。部署检查井证实解释的合理性,验证了成像测井解剖复杂火山岩内幕构造方法的适用性,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火山岩复杂地层构造解剖及油藏优化部署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2.
实验测定了不同浓度下高分子聚丙烯酰胺溶液在岩芯和流变仪中的流变性,证实了其在多孔介质中流动时存 在“弹性”,且在中等剪切速率范围内(0.1~100.0 s−1)符合非牛顿幂律渗流模式。基于实验取得的认识,利用黏弹性本 构方程表征聚合物溶液有效黏度,建立了黏弹性聚合物驱油藏的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方法求得数值 解,研制了相应的无因次试井图版,并对实测试井资料进行了拟合解释,探讨了弹性对聚合物驱油藏试井曲线形态的 影响。研究表明,弹性虽然会造成近井地层压力大幅上升,但几乎不改变试井曲线形态。因而,在黏弹性聚合物驱油 藏试井分析中,可以忽略弹性的影响,应用非牛顿幂律试井模型求取解释参数。  相似文献   
993.
油藏的各向异性对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井网布置和油井产能具有重要影响,常规规则井网不能很好地适应各向异性油藏,渗透率主方向油井见水时间短,而渗透率侧方向储层水驱效果不佳或油井未见效。为解决该问题,突破传统的常规规则井网形式,根据水驱油的流管法原理和物质平衡方程,构建平面各向异性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当边井和角井见水时间相等时,各向异性油藏可以达到均衡驱替的效果。根据各向异性油藏的基本特征,建立了各向异性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合理注采单元几何参数的定量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对所建立公式进行了验证。在各向异性油藏中,短轴角井井距随着长轴角井井距的增加而增加,随各向异性系数的增加而迅速降低,在各向异性系数为10时,短轴角井井距的减小趋于平缓。新的菱形反九点井网提高了油藏的采出程度和注入水的波及效率,为平面各向异性油藏构建合理的九点井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针对Langmuir 等温吸附方程及修正的双朗格缪尔模型(D-Langmuir)在研究非均质吸附介质页岩等温吸附 时,对实验数据拟合精度及稳定性不高的问题,展开了新的等温吸附方程研究,研究中将吸附系统内不同吸附介质 的吸附特征转化为系统内压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对D-Langmuir 模型进行压力修正,得到新的、适用于多吸附介质的 P-Langmuir 等温吸附模型。将以上模型应用于渝东南渝页1 井共21 个样品的等温吸附实验数据的拟合,结果表明: Langmuir 模型平均误差在-0.012 0~80.021 2 m3/t;D-Langmuir 模型平均误差在-0.003 64~0.021 20 m3/t;P-Langmuir 等温吸附模型相关系数的平方0.992 5≤R2≤0.999 8,平均误差在-0.003 25~0.003 21 m3/t,相比于Langmuir 方程及 D-Langmuir 方程,P-Langmuir 模型拟合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对更准确地评价页岩吸附气量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5.
水合物分解极易引起海底能源土出现超孔压现象,进而导致能源土变形,引发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本文基于热力学基本理论,并考虑水合物最终分解状态下的相态演变,以及水合物分解过程中海水对甲烷气体的溶解,修正了孔隙气体非逃逸的Grozic超孔压模型,并将修正模型应用到海底能源土斜坡稳定性分析中。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甲烷气体在海水中的溶解,采用修正模型计算的超孔压值相比于原模型减小约26%;水合物分解过程中,相比土体强度参数软化这一不利因素,超孔压积聚对斜坡稳定性影响更为明显,因此在海底能源土斜坡稳定性分析中,必须考虑超孔压积聚这一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996.
铀矿通风尾气中气态放射性核素氡大气扩散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铀矿排风井为对象建立物理模型,通过建立核素氡扩散数学模型,利用CFD方法耦合求解得到不同大气风速(0.5,1.0,2.0,4.0 m/s)和下垫面粗糙度(0.1 m,1.0 m)下的大气风场结构及核素氡的浓度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大气风速和下垫面粗糙度对核素氡的迁移扩散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大气风速小于0.5 m/s时,此时地面粗糙度对核素氡迁移扩散起主导作用.地面粗糙度越大,近距离的氡气浓度越高,局部污染越严重,主要污染范围在100 m以内;当大气风速大于2.0 m/s时,大气风速对核素氡迁移扩散起主导作用.大气风速越大,氡气迁移扩散能力越强,污染距离越大,局部污染较轻,主要污染范围在400 rn以内.文中数值计算方法和结论可以为铀矿区辐射防护及新建铀矿山选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主动式封孔测压最佳补气压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主动式测定煤层瓦斯压力的特点,主要分析在补气和不补气条件下钻孔周围瓦斯流动规律,以使钻孔内和钻孔周围瓦斯压力尽快达到平衡为目标函数,求解理想状态下的最佳补气压力。并通过现场试验对求解结果进行检验,为实际测定煤层瓦斯压力提供理论和实际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基于赵各庄矿3237综放工作面矿压观测结果,重点研究了深部大倾角综放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和上覆围岩运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16~18 m,增载系数为1.47~2.33;周期来压步距为11~13 m,增载系数为1.15~1.36,属于来压不明显工作面;支架前柱工作阻力普遍大于后柱,约为2倍的关系;顶煤和顶板的始动位置超前于煤壁,煤壁前方的顶煤与顶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平和垂直位移量。  相似文献   
999.
为使盾构土压平衡控制系统既有较高的土压力控制精度又能及时消除推进速度波动对土压力产生的干扰,在现有土压平衡控制系统基础上,提出基于推进速度前馈-密封舱压力反馈的土压平衡控制系统.建立密封舱土压力数学模型,根据模型描述的推进速度、螺旋输送机转速和密封舱土压力之间的关系,通过推进速度前馈环节得到螺旋输送机转速相应的改变量,在推进速度波动对密封舱压力造成干扰之前进行补偿.同时,系统中的土压力反馈环节可以进一步消除其他干扰因素造成的土压力控制误差,提高系统稳态精度.利用在盾构实验台上采集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算,验证土压力产生机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前馈-反馈土压平衡控制系统中推进速度改变后螺旋输送机马达转速的响应时间约为0.5 s,而在反馈系统中约为2.5 s,前馈-反馈系统土压力控制最大相对误差为1.54%,而反馈系统为6.52%,因此证明当推进速度波动时,采用前馈-反馈控制的土压平衡控制系统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00.
在室内模型和试验梁上进行大量的超声阵列检测试验,研究影响检测效果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添加高阻尼材料的方法,压制直达波和面波的干扰;通过透射波首波起跳时间和频谱分析,总结塑料和金属波纹管压浆存在缺陷时的透射波波场响应特征;利用合成聚焦成像技术对反射波进行成像.通过这种反射和透射相结合的试验检测方法,在对压浆不密实区域的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