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盘花垂头菊倍半萜和酚类化合物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盘花垂头菊全草分离出10个化合物,经IR,^1HNMR,^13CNMR,DEPT,FABMS,EIMS等光谱方法分别鉴定为:1β,8-二当归酰氧基-2β-乙酰氧基-3β-羟基-4α-氯-10,11-环氧-没药-7(14)-烯(1);化合物1的异构体(2),对羟基甲酸,2-(2′-正十九酰基)-苯乙基酯(3a);对羟基苯甲酸,2-(2′-正二十一酰基)-苯乙基酯(3b);对羟基苯甲醛(4);对羟基苯乙酮(5);苯甲酸(6);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又称丁香醛)(7);7-甲氧基-6-羟基香豆素(又称异东莨菪素)(8);乌苏酸(9),其中1,2,3a和3b是新化合物,其它化合物(4-9)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到的。  相似文献   
42.
采用闪式提取,通过二次通用旋转实验设计优化细柱五加叶中三萜类物质的提取工艺,以综合评分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溶剂用量3个主要因素对工艺的影响;确定出最佳提取工艺,用UV法检测提取物中的总三萜成分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53%(体积分数)乙醇为溶剂,闪式提取175 s;该工艺稳定,重现性好(相对标准偏差为0.77%),操作简单、省时,以五加皂苷为对照品,饱和NaHCO3溶液为溶剂,以218 nm为最适波长时,线性范围为0.01~0.07 g/L(相关系数为0.999 6),加样回收率为98.2%(相对标准偏差为l.23%).  相似文献   
43.
本文以采集于湘潭县的枸骨根为材料,选用熊果酸为对照品,5%香草醛—冰乙酸和高氯酸为显色剂,以分光光度法测定枸骨根中总三萜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在549 nm波长下,标准品在4.4~26.4 mg/L范围内,吸光度与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0.0357x-0.0809,R2=0.9984.样品吸光度在5~40 min内相对比较稳定,其三萜含量为3.20%,RSD值为0.31%.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44.
中国南海软珊瑚化学成份研究N—B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所采集到的一种软珊瑚中分离到结构新颖的降三萜,分子式C28H48O4。熔点234-236℃,通过对它的IR,MS,^1HNMR,^13CHMR及^13CNMR DEPT等波谱数据分析,结合生源理论,其结构确定为29,30-降二碳齐墩果烷-13,15,16,26-四醇。  相似文献   
45.
复习课应选择最有价值的内容组成教学内容 ,教师要能驾驭教学内容 ,并在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方面保证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获取 .总复习按以下 5个环节进行 :1 和学生一起建构知识结构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 .教师要把自己定位在帮助学生的角色上 ,引导学生把知识的横向、纵向的联系融会贯通 ,弄清知识点、扩大知识面、形成知识链 ,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 .例如 :对物质的分类复习 .引导学生整合各阶段学过的对物质进行逐渐细化的分类 ,并且从多个角度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进行分类 ,强调重要的概念 ,加深学生认识…  相似文献   
46.
柏冬 《枣庄师专学报》2003,20(2):111-112
体文介绍了氧化1、10-菲啰啉制德4、5-菲啉酮-9实验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47.
周俊 《科技咨询导报》2014,(14):139-140
随着国家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企业、组织机构希望通过网站来展现形象或发布信息,他们对网页设计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大。然而,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往往无法成为其所需的专业人才。因此,笔者对网页制作教学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三段、五环”教学模式,力求将教学从“知识传递型”向“知识建构型”转变,创设中职《网页设计与制作》有效课堂。  相似文献   
48.
通过分析各种对灵芝多糖和三萜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工艺.选择适合同时提取分离灵芝多糖和灵芝中三萜化合物的工艺.  相似文献   
49.
葫芦素类四环三萜化合物在高等植物中分布广,生物活性强且作用独特.本文在前人对相关葫芦素类化合物研究综述和总结的基础上,总结了近5年来葫芦素类四环三萜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化学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0.
枇杷叶中三萜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色谱方法对枇杷叶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枇杷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13个化合物,经鉴定为三萜和脂肪醇类物质,其中三萜:乌苏酸 (1)、蔷薇酸 (2)、齐墩果酸 (3)、2α, 19α-二羟基-3-羰基-12-烯-28-乌苏酸 (4)、2α, 3β, 13β-三羟基-11-烯-28-乌苏酸 (5)、2α-羟基白桦脂酸甲酯 (6)、科罗索酸甲酯 (7)、乌苏醇 (8)、科罗索酸 (9)、2α, 3α, 19α-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 (10) 、β-谷甾醇 (11)、2α, 3α, 19α, 23四羟基齐墩果酸 (12);脂肪醇:正二十一烷醇 (13)。化合物5、6、8、12和13是首次从枇杷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