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0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65篇
教育与普及   268篇
理论与方法论   58篇
现状及发展   13篇
综合类   175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总结了近年来关于CO2温室效应的研究。从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现状、原因及预测和CO2加倍对温度和降水的影响等方面较详细地论述了目前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2.
CO2/酚基树脂的合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酸性法、碱性法、复合法和厌氧胶法四种合成CO2/酚基树脂的方法,每种合成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然而在四种合成方法中,就树脂砂强度而言,碱性合成方法是最好的。另外,用丙烯酸、硅酸乙酯、酸酐改善树脂的性能,其中丙烯酸对酚基树脂的质量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根据水汽和CO2的辐射传输和它们的纬带分布观测值,建立了一个大气有效发射率εa,与大气中的水汽含量Wa和CO2含量c的半经验公式。该公式对于把水汽和CO2对气候的温室作用纳入气候模式或地球表层动力学模式十分有用。  相似文献   
34.
超临界CO2提取树兰花浸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33-55℃,10.0-24.0MPa范围内测定了超临CO2对树兰花浸膏的溶解度,研究了传质过程的影响因素。树兰花适当粉碎,能有效地提高过程传质速率,提高产品收率;超临界CO2中溶质浓度随CO2的停留时间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5.
成强  陈桦 《河南科学》1997,15(3):326-329
采用变频,磁饱和放大调压及倍压整流技术研制成CO2激光电源,测试结果表明,该电源能较好地满足激光器的供电要求,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36.
合成了二苯乙二酮缩双苯胺锰的配合物,研究了其对CO2的固定及催化CO2同有机底物反应。反应产物经IR,^1H-^13C-NMR、NMR、元素分析等测定,结果表明:二苯乙二酮缩双苯胺锰是富电子配合物,可在温和条件下固定和催化转化CO2为有机酸。  相似文献   
37.
跨临界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的动态仿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跨临界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型.利用集总参数法和移动边界法分别对蒸发器、气冷器和中间换热器建立了集总参数模型;由于压缩机和节流阀的热惯性较小,利用经验公式对它们建立了准稳态模型.计算结果同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该动态模型能比较准确地体现空调系统实际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38.
自然工质二氧化碳汽车空调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研究了跨临界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环境温度、气冷器冷却风量、压缩机的效率和转速、运行的高压值等因素对系统性能有极大影响;在不同运行工况下,降低气冷器出口CO2温度、调整系统的运行高压为最佳压力值,是提高系统性能的首要途径,这对控制器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9.
以气水合物形成过程中的诱导现象为基础,借助于微观和宏观概念对各种理论模型提出的诱导时间定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了其中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明确了诱导时间及其相关时间间隔段的含义及特殊状况下诱导时间的确定方法.为使诱导时间的测量更具操作性和定义具有普遍适用性,切实将其作为判断促进剂或抑制剂影响水合物形成动力学的依据,建议将诱导时间定义为从反应开始到系统某状态参数发生急剧变化所经历的时间,即系统从水合反应开始到产生大量可视晶体所需要的时间.  相似文献   
40.
分析了光合二氧化碳固定途径的3种类型,比较了不同二氧化碳固定途径植物在水分利用上的差异,并提供了C3和C4植物的快速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