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68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740篇
系统科学   92篇
丛书文集   406篇
教育与普及   135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6篇
现状及发展   110篇
综合类   1137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266篇
  2014年   649篇
  2013年   498篇
  2012年   534篇
  2011年   615篇
  2010年   605篇
  2009年   737篇
  2008年   781篇
  2007年   751篇
  2006年   634篇
  2005年   625篇
  2004年   528篇
  2003年   522篇
  2002年   499篇
  2001年   468篇
  2000年   435篇
  1999年   386篇
  1998年   368篇
  1997年   332篇
  1996年   391篇
  1995年   329篇
  1994年   347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171篇
  1991年   145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136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很久以来,科学家们就认为,用于构筑记忆电路的神经元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我们每一个人获得的细胞数量都是有限的。而且细胞的供应量每一年都在减少,所以,人到中年记忆便模糊不清,而且要学习新东西也越来越困难。但是,新的实验结果已经使这些旧观念开始动摇了。  相似文献   
72.
分析了展览建筑设计中受众选择性注意的社会因素,提出了展览建筑设计中针对受众选择性注意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73.
人造细胞     
本书是至今为止对人造细胞以及相关领域最为全面的概述。作为该书的作者,Thomas Ming Swi Chang,加拿大的华人科学家,有着对人造细胞深厚的造诣。从他第一次设计人造红血球细胞到现在50多年的时间里,他一直活跃于这一领域。在这本书中,作者从当初对人造细胞不可思议的想法娓娓道来;像叙述历史一样讲述了人造细胞从简单的构思到复杂的分子机制以及应用的经历,并且预测了今后人造细胞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4.
王文强,男,汉族,1966年10月生,陕西安塞县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987年于汉中师范学院生物系毕业,分配至延安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任教。1993年赴湖南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师从夏家辉院士、李麓芸教授,访问学习医学遗传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并开展医学细胞遗传学领域科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5.
戴甲培教授     
戴甲培,男,1963年1月生,湖南武冈人,1986年获南华大学医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同胞轴突转运动能的异常和脑细胞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抵抗以及“轴突漏”神经病理改变等。  相似文献   
76.
细胞是人体和其他生物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细胞膜将细胞内容物与细胞外液分隔开来,使细胞独立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维持内环境处于稳定状态是机体执行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而这种状态的维持有赖于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7.
78.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渐进性的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该病最终会导致死亡,是痴呆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近年来研究发现中枢尼古丁受体在AD的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9.
教育的核心是"迁移"。生物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本学科内的知识迁移能力,还要促进其它学科知识在生物学习中的迁移和扩展。而其它学科知识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对解决生物学教学中的某些难点,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拟从运用化学"动态平衡"的知识迁移,解决生物学教学中"植物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的机理"的难点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0.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女,73岁,因反腹胀、双下肢水肿3年,胸闷、气逼1天入院。患者曾于2004年因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在省某三甲医院血液科行组织病理学确诊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组化:CD20( )、CD79a( ),CD30和CD45RO反应性( ),行CHOP方案化疗后完全缓解,观察1年后再次出现脾脏肿大。查体:贫血外观,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两肺底可闻及湿罗音,心律齐,心尖Ⅲ/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肌软,左上腹可及肿大脾脏,甲乙线20.5cm、甲丙线21.5cm、丁戊线-3cm,质地硬,胀痛明显,双下肢重度水肿,肌力为3级。乳酸脱氢酶(LDH)210IU/L。胸腹部CT:双侧胸腔积液,脾脏肿大。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