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7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9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在变电站运行中,为保证供电可靠性,35kV电网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变电运行人员经常会遇到一些电压不平衡的情况。如果对这方面异常认识不足,往往会因为电压不平衡而误认为接地情况者,找不到问题之所在,做了很多无用功,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未能及时找到接地点,而引起事故扩大。  相似文献   
22.
丁万霞 《中国西部科技》2009,8(10):40-40,24
本文分析了现有住宅楼供电方式中中性线断线的危害。提出了对住宅各楼梯单元可采用单相供电方式,并对住宅各楼梯单元采取单相供电方式的可行性做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23.
根据变压器运行的特点,分析了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作用和变压器在运行时采用接地方式的特点,提出一些零序电流互感器在接线方式上的想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24.
朱大德 《科技信息》2011,(15):J0379-J0380
介绍了目前公路隧道的防雷设计方案,提出了隧道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特性和原理,对接地装置上从接地体、接地线和接地电阻上阐述了防雷接地的方案,最后基于在不同的地形下和按有不同设施的隧道中,提出了防雷接地形式的选择方案和建议。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对公路隧道防雷接地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5.
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对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有直接的影响,对目前电网系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研究,并详细的对目前常用的几种接地方式进行了比较与探讨.  相似文献   
26.
幸志文 《科技信息》2012,(34):425-425
本文通过对三相四线制负载不平衡的论述,理论上分析零线断路会造成的后果,进一步分析可以预防的措施。  相似文献   
27.
<正>一、谐振过电压的产生原因在对电力系统进行操作或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电力系统中的一些电感、电容元件会形成各种振荡回路,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串联谐振现象,从而导致系统的某些元件出现严重的过电压。  相似文献   
28.
根据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诊断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原理,研究和开发了基于8031单片机的硬件系统,实现DAS平台下诊断K(1)的功能.  相似文献   
29.
以某铸造厂7000kVA中频电炉供电系统为例,分析小电流接地系统十二脉整流变压器由于原副边之间分布电容、原边(输电线)对地分布电容以及副边对地分布电容的存在,当原边发生缺相或某相接地故障时,变压器副边产生电容性耦合过电压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0.
55#变电所高压供电系统为6 kV供电系统,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所带负荷主要有多台动力变压器和整流变压器以及架空线路5509柜等。象5509柜这样的重要负荷,当下方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设置保护使本柜跳闸。这是因为,在中性点不接地的小电流接地的电力系统中,如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只有很小的接地电容电流,而相间电压仍然是对称的,原则上可暂时继续运行(一般为2 h),但是由于非故障相的对地电压要升高为原来对地电压的3倍,所以对线路绝缘仍有一定的威胁,如果在此状态下运行时间过长,可能引起非故障相对地绝缘击穿而导致两相接地短路,将会导致事故扩大,严重时可导致重要设备损坏难以修复。现就一起因雷电感应过电压引起跳闸的事故进行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