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7篇
教育与普及   9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26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44年   1篇
  192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1.
《夷坚志》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夷坚志》是志怪小说史上最宏伟的个人专著。目前,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成书研究、版本研究、影响研究以及小说观的探讨等。近年来,有向文化研究延伸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2.
梁启超小说理论最核心的内容是强调小说改造社会的作用。也正因为他过分地强调和夸大了这种社会功用使他的小说理论主张出现了无可避免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也体现在他自己的小说创作中。人物形象单薄,情节单一,概念化倾向严重,单纯地通过人物对话宣讲作者个人的思想和理论,极大地损害了小说的审美价值,也对五四以后新文学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3.
文君 《漳州师院学报》2006,20(4):107-114
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也是新文化运动在学术上的主要代表。他的文化观以民主和科学为指导,着力探讨了文化的基本内涵、特征,东西文化关系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特色明显,是值得我们研究和珍惜的一份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64.
张洁以鲜明的女性意识,塑造了众多自强自立、自尊自信的女性形象,而男性形象则处于次要地位。通过分析张洁小说对男性从褒扬到贬抑、从建构男性形象到颠覆男性中心主义的叙事策略,可以看出作者塑造人物时的情感状态、审美指向,以及女性意识从自觉到高扬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65.
从文学思潮的概念出发,从分析文学思潮的实践形态入手,以“五·四”时期出现的“问题小说”这一具体现象为例,分析其理论主张、整体风格及相应作家的创作实践,从而由这些表面的“群”的现象寻找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五·四”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特性。  相似文献   
66.
【案例】 《祝福》系鲁迅小说名篇。也是历来高中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被作为重点课文来教。过去我曾多次教过这篇课文,但都是按传统模式进行,即梳理故事情节,分析环境描写,概括人物形象。教学中自然都是以教师的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气氛显得沉闷,缺少生气。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型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67.
《阿Q正传》是一部享有国际声誉的作品,但从小说的艺术技巧方面对其进行审视,会发现它存在许多缺陷,具体表现在:第一,古文舜口生僻词的大量使用;第二,主人公阿Q没有统一的性格;第三,《阿Q正传》呈现的是一个灰冷绝望的世界,里面没有一个好人,也没有一个好的动机。造成这些缺陷的原因在于。它是鲁迅应邀创作的幽默小说,且在创作时,鲁迅正处于较差的精神状态中。  相似文献   
68.
狄更斯是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本文通过探析其巨著《远大前程》中的女性形象,颂扬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并揭示其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家所固有的性道德、家庭道德等方面的理念。  相似文献   
69.
坚守着传统人生价值判断的方方,面对现代化功利性人生价值的冲击时,表现出狭隘的浮躁的愤懑,以至于《过程》的人物结局隐喻出英雄文化守城的失败,而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节目的播出,又昭示了英雄文化的再度崛起。  相似文献   
70.
《狂人日记》的“序”在小说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不但构成了小说的“反讽’’结构,而且,以“余、大哥”的形象特征、文言文话语的使用和“狂人”病愈候补等内容形象,深刻地展示了鲁迅内心的孤独、寂寞、悲哀、绝望的情感,使《狂人日记》的创作带有鲜明的“以悲观作不悲观,以不可为为可为”、“硬唱凯歌”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