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7篇
丛书文集   46篇
教育与普及   29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1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51.
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SAF2906超级双相不锈钢的耐点蚀性能、耐晶间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AF2906在3.5 wt Na Cl溶液中,具有比较宽的钝化区,以及较小的腐蚀电流密度(0.147μA·cm-2),耐点蚀性能良好;在2 mol/L H2SO4+1 mol/L HCl介质中,具有较低的再活化率(4.39),其晶间腐蚀敏感性较小,具有良好的耐晶间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5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铅胁迫条件下,不锈钢尾渣与腐殖酸配施对黑麦草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锈钢尾渣+腐殖酸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黑麦草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抑制黑麦草的代谢活动,且在不锈钢尾渣+腐殖酸施加量为5%时抑制作用最强。在未污染土壤中,随着不锈钢尾渣+腐殖酸施加量的增加,黑麦草叶片中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POD活性逐渐升高,MDA含量降低;在高浓度铅胁迫(2 000mg/kg)下,不锈钢尾渣+腐殖酸对黑麦草叶片SOD和POD起到激活作用,可有效清除黑麦草叶片内过多的活性自由基,减轻铅胁迫。在铅胁迫条件下,过量(5%)施加不锈钢尾渣+腐殖酸会促进黑麦草叶片脂膜过氧化作用,加重叶片细胞老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3.
在多元合金CAFE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微观组织参数(形核密度、高斯分解参数、Gibbs-Thomson系数等)与430不锈钢凝固过程中晶粒形貌的复杂关系,以及过热度与冷却强度等工艺参数对凝固组织的影响.研究发现,晶粒尺寸和柱状晶向等轴晶转变不仅与体最大形核过冷度有关,也受体形核密度的影响.高斯分解参数和Gibbs-Thomson系数增大时,一次枝晶间距减小,等轴晶范围增大;但当它们增加至一定范围后,其对显微结构的影响逐渐变得不明显.过热度或冷却强度增大时,等轴晶范围减小,但一次枝晶间距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4.
通过冶炼实验研究Mn、Cr和Ni对不锈钢凝固模式及铸锭氮含量的影响,探讨影响氮含量的关键因素,并分析合金元素对钢液与铸锭中氮含量影响的相互作用系数的区别.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氮含量的因素主要为钢液中氮的溶解度和不锈钢的凝固模式.增加钢液中氮的溶解度、改变凝固模式由F→FA→AF→A时,不锈钢的溶氮能力提高,氮气的溢出量减少,氮含量增加.随Mn含量增加,铸锭中氮含量线性增加,而随Cr和Ni含量增加,氮含量的变化均存在三个特征阶段.分析认为:Mn含量变化不改变凝固模式(FA),相互作用系数EMnN为-0.0286,与钢液中相近;而随Cr和Ni含量增加,凝固模式分别依次经历F→FA→AF→A和FA→AF→A模式,相互作用系数ECrN和ENiN非定值,分别为ECrN=-0.046和-0.011,ENiN=-0.011和0.033.  相似文献   
155.
针对现场生产的430不锈钢冷轧板,通过高温连续退火实验研究了退火温度对材料显微组织、强度、塑性以及各向异性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了合理的两段式加热连续退火工艺:选取中间温度为600℃,加热II段的加热速率为2.3℃·s-1,最高加热温度为840℃.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薄板的屈服强度和硬度呈明显的两阶段降低趋势,延伸率呈"S"型趋势增加,平均塑性应变比基本保持不变(1.25左右),而轧制平面各向异性指数有一定的降低.针对430不锈钢冷轧板分别建立了屈服强度与退火软化率和延伸率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56.
双相不锈钢在室温下固溶体中奥氏体和铁素体约各占半且兼有两相组织特征。它保留了铁素体不锈钢导热系数大、线膨胀系数小、耐点蚀,缝蚀及氯化物应力腐蚀性能的特点;又具备奥氏体钢不锈钢韧性好、脆性转变温度较低、抗晶间腐蚀、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好的优点,双相不锈钢堆焊层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取决于接头能否保持适当的相比例,正确选用焊接材料、严格控制焊接热输入量以及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是是双相不锈钢焊接的关键,本文进行了双相不锈钢药芯焊丝堆焊工艺试验、焊接工艺评定及产品的施焊,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要求,证明所选用的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工艺规范正确合理。  相似文献   
157.
在实验室对SUS430不锈钢进行了冷轧润滑实验研究,建立了变形区油膜厚度数学模型.根据统计学原理,利用回归拟合方法给出了热滑伤变形区临界油膜厚度模型,进而提出了基于比厚度法的热滑伤缺陷判定准则.在VisualC++60环境下,通过SQLServer2005实现数据存储和调用,采用MFC技术开发了不锈钢冷连轧表面热滑伤预报与控制软件,并实现了软件的在线应用.统计结果表明:在线使用该软件的热滑伤命中率达到8774%,现场不锈钢卷热滑伤发生率下降8381%,不锈钢卷轧制速度提高93%.该软件对不锈带钢表面质量控制、分析和解决冷连轧热滑伤缺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8.
借助电化学方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盐酸浓度对热轧铁素体不锈钢表面质量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加,酸洗后不锈钢表面平整程度增加,但盐酸浓度过高存在较严重的晶间腐蚀现象.虽然酸洗后不锈钢的阴阳极极化曲线形状在弱极化区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加,不锈钢在溶液中的点蚀电位升高,并且容抗弧半径增大,表面耐蚀性增强.  相似文献   
159.
以含低熔点元素Cu和Sn的超纯165%(质量分数)Cr铁素体不锈钢为实验材料,通过在35℃恒温6%(质量分数)FeCl3溶液中对实验钢进行浸泡腐蚀实验,并采用三电极体系测定实验钢的极化曲线,初步研究了晶粒尺寸对这种铁素体不锈钢耐蚀性能的影响.实验中,采用经典的失重法计算腐蚀速率,利用动电位扫描法测绘极化曲线,以进一步探究实验钢的腐蚀过程.研究表明,这种铁素体不锈钢的点蚀电位值随晶粒尺寸增大而大幅提高.浸泡腐蚀实验结果证实,存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晶粒尺寸范围,晶粒尺寸过小或过大都不利于提高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60.
利用直读光谱仪测定不锈钢中各个元素,分析其不确定度,即由于误差的存在被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一方面便于评定其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增加了检测结果的可比性。笔者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包括仪器的精密度、标准物质以及工作曲线校准过程所引起的不确定度,并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各种不确定度的分量并将其合成,以此计算出测定不锈钢中各元素含量的置信范围,即K=2时,此区间包含了测定结果可能值的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