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7篇
丛书文集   46篇
教育与普及   29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1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采用热力模拟试验机进行单道次压缩试验,旨在揭示超纯Cr17铁素体不锈钢在热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回复行为.在变形速率为1 s-1,最大真应变为0.8的条件下研究了900~1 150℃范围内的热变形行为及组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单道次压缩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均呈动态回复型.变形温度越高,动态回复越快.当变形温度较低时,微观组织演化以晶界拱出和变形晶粒的形成为主要特征;当变形温度较高时,微观组织演化以大量亚晶界和亚晶的形成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2.
利用Gleeble-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在950~1200℃,应变速率为0.1~10s-1条件下进行了含稀土的23Cr型双相不锈钢的热压缩变形,获得了流变曲线,建立了热变形方程,分析了变形组织。结果表明:在流变曲线上既存在峰值应力也有稳态应力;在高温低应变速率条件下,峰值应变减小。上述变形条件下,试验钢的热变形激活能Q=436kJ/mol,表观应力指数n=3.91,热变形方程为:ε=2.41×1016[sinh(0.012σs)]3.91exp (-436000/RT)。奥氏体的动态再结晶在试验钢的动态软化机制中起主导作用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越来越充分;而大应变下,铁素体的软化主要表现为较充分的动态回复。稀土元素影响了热变形时两相中Mo元素的再分配是稀土改善双相不锈钢高温塑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稀土使Mo在铁素体中浓度较低温度下降低,高温下升高;而奥氏体相中,使得Mo浓度在较低温度下升高而高温下降低。  相似文献   
143.
焊接工艺是保证焊接质量的重要措施,本文参照AWSD1.1、AWSD1.4以及ASME第Ⅸ卷的要求,对材质为A108C1018和A108C1030的机械标准件(Coupler)的焊接工艺进行研究,并通过实验对工艺进行了评定和验证。  相似文献   
144.
粉末特性与工艺参数对SLM成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研究了316L不锈钢粉末参数及工艺参数对选择性激光熔化(SLM)成形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一粒径分布的粉末松装密度低于多种粒径混合后的松装密度;采用2种不同粒径粉末充分混合,最大松装密度达到59.83%;平均粒径小的粉末比平均粒径大的粉末成形性好,粒径分布范围宽的粉末成形时球化现象明显;利用平均粒径为26.36p.m的粉末和优化的工艺参数制造出测试件,最高致密度达99.75%,拉伸强度最高达1068MPa.  相似文献   
145.
采用辉光离子渗N技术对奥氏体不锈钢球阀进行表面氮化处理,改变其表面结构,提高表面耐磨性.选取三组离子渗N的温度,分别为400、440、480 ℃,渗N时间设置为12 h.采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维氏显微硬度计和材料表面综合测试仪对渗N改性层的表面形貌、截面形貌、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离子渗N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硬度和耐磨性.渗N温度为400 ℃时,渗N改性层最薄,耐磨性最差,480 ℃时渗N改性层最厚、耐磨性最好.  相似文献   
146.
利用自制的腐蚀实验高压釜模拟深海低温高压化学环境,研究静水压力对304不锈钢腐蚀行为影响机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腐蚀过程进行原位检测和加速实验,得到交流阻抗谱和动电位极化曲线,通过等效电路拟合和Tafel外推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腐蚀发生的热力学倾向和动力学过程,讨论了钝化膜状态对腐蚀的影响.常压环境下,自腐蚀电位高,容抗弧半径较小.氧气等气体分子容易在304不锈钢表面吸附,增大腐蚀发生的热力学倾向.随着静水压力的增加,自腐蚀电位变化不大,压力变化不会导致钝化膜性质的改变.但腐蚀电流密度从3.838×10-8 A/cm2增加到1.197×10-7 A/cm2,容抗弧半径减小,金属/钝化膜/溶液之间电位差降低,钝化膜溶解速率大于生长速率,导致钝化膜厚度减小,使304不锈钢腐蚀加剧.  相似文献   
147.
冲刷腐蚀对不锈钢表面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间歇法研究了两种不锈钢在3%NaCl+5%石英砂两相流中经冲刷腐蚀后,表面膜、显微组织、应力状态及粗糙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冲刷腐蚀使不锈钢钝化膜发生了变化,也改变了粗糙度.对较粗糙表面,冲刷腐蚀使粗糙度降低,对光滑表面,冲刷腐蚀使粗糙度升高;高速冲刷使材料表层发生塑性变形,形成位错胞,表层出现残余压应力,显微硬度升高.  相似文献   
148.
应用变形速率连续可变式热裂纹试验方法(VDR法)研究了碳、钼和稀土元素对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热裂敏感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降低奥氏体不锈钢熔敷金属中的碳含量并加入适量的钼可显著提高焊缝的抗热裂性能。稀土元素对焊缝的抗热裂性也有显著影响,加入适量稀土能减少焊缝中夹杂物的数量和大小,改变其成分及分布,提高抗裂性。但是如果加入过量,焊缝中会形成大量稀土夹杂物,降低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的抗裂性。  相似文献   
149.
应用基于铬扩散的半经验-半理论公式模型模拟304不锈钢的晶界贫Cr现象。运用该模型不但可以预测不同的热处理温度和时间下304不锈钢热处理过程中晶界上最小Cr的质量分数,而且还可以分析晶界附近Cr的质量分数分布,由模拟结果可进一步得到更宽范围内的温度-时间-质量分数图(TTC)。模拟结果表明:贫Cr区的宽度随敏化时间和温度的增加逐渐变宽;表征材料晶间(应力)腐蚀敏感性的TTC图与参考文献的模拟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0.
将304L钢在Gleebl-1500热模拟机上进行压缩试验,热变形温度分别为950℃,1000,1 050,1 100,1 150℃;变形速率为0.005,0.05s-1。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试样微观组织和位错组态。研究表明,304L不锈钢高温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典型的动态再结晶特征;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及应变速率的减小,动态再结晶百分数增大。动态再结晶优先在原始奥氏体晶界上形成。304L不锈钢变形后的位错形态和位错密度与变形温度、应变速率以及应变量有关,是加工硬化和再结晶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