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4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3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41.
研究嗜菌体感染细菌的时滞模型,证明边界平衡点E0的局部稳定性和全局稳定性,同时证明其它平衡点的不稳定性与绝对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442.
构造了Volterra型线性微分积分方程和线性积分方程的反例,从而说明Burton的某些结果是不成立的。在此基础上,解决了Burton提出的关于Volterra型线性积分方程和线性微分积分方程周期解的渐近稳定性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43.
利用准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研究了单模光纤中在最小群速度色散波长附近的调制不稳定性,发现由于四阶色散的存在,在二阶色散等于零时,仍存在调制不稳定性,该不稳定的区域范围与初始入射脉冲的功率和四阶色散有关.  相似文献   
444.
研究了非线性脉冲微分方程零解的最终稳定性.首先给出了脉冲微分方程零解最终稳定性的定义,然后利用Liapunov函数,得到了非线性脉冲微分方程零解的一致最终稳定性、渐近最终稳定性、一致渐近最终稳定性和最终不稳定性的充分条件,最后给出实例说明所得结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445.
利用组合式激波管和高速摄影机,获得不同工况的气液界面不稳定性发展直至发生首次破碎的高速摄影照片.实验结果表明,RT不稳定性和RM不稳定性均随时间增长.在扰动波发展的过程中,两相混合区中气泡的前缘基本保持圆形,而尖钉的头部在发展过程中有雾化的迹象.由于黏性的存在,不稳定性的发展将受到抑制,且随着黏性系数的增大,扰动波的增长系数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446.
新疆伊犁地区末次冰期气候的不稳定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常年受西风控制的新疆伊犁地区厚约20 m的黄土剖面中记录有丰富的末次冰期气候变化信息.剖面粒度分析表明,与极地和北大西洋地区类似,末次冰期该区气候具有高度不稳定性.与寒冷的Heinrich事件相对应,伊犁地区黄土沉积中小于10μm颗粒含量减少,表明西风风力增强;而相对温暖的间冰阶,小于10 μm颗粒含量增加,标志着西风风力减弱.由此可见,末次冰期气候的不稳定性可能具有全球意义.  相似文献   
447.
东亚季风气候的历史与变率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东亚季风的变迁可视为太阳辐射条件下, 全球大气、海洋、陆地和冰系统相互作用在东亚地区的表现. 干冷冬季风和暖湿夏季风优势期的相互交替反映了东亚季风的历史. 高分辨率的黄土高原风尘序列研究揭示了东亚季风至少自7.2 Ma前开始建立. 青藏高原的脉动对东亚季风变迁有重要影响, 数值模拟实验说明, 高原隆升对东亚冬季风的影响远大于对夏季风的影响. 末次冰期旋回气候记录显示了东亚季风气候千年或更短时间尺度的变率和不稳定性的特征. 北半球高纬冷空气活动、穿越赤道的气流和ENSO活动影响着东亚季风气候的变率. 有必要加强高分辨率季风气候记录的年代学和古气候替代性指标的研究,将东亚季风环境整体系统置于全球变化框架中,研究各因子相互作用或相互耦合的过程, 以深入认识东亚古季风变迁的规律和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448.
赵森林 《甘肃科技》2022,(3):110-112
分析脑梗死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治疗的效果。选择2019年5月—2020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血栓通等常规治疗,观察组行常规治疗+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脂相关指标、NSE与hs-CRP水平。治疗后观察组疗效(94.00%)优于对照组(66.00%)(P<0.05);观察组血脂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ES与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时间及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变化中J-Td、Q-Td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功能指标中LVEDD、LVES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实验多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血脂指标,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49.
研究了具有Beddington-DeAngelis功能反应的被捕食者-捕食者模型在自由扩散模式下的图灵不稳定性.分析了系统在无自由扩散情形下的耗散性和一致持久性的充分条件以及非负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并通过刻画系统非负平衡点的图灵不稳定性条件,确定产生图灵斑图的分岔参数满足的条件以及相应的图灵区域.数值实验结果验证了系统的稳定性,揭示了波色数、分岔参数和交叉扩散系数对斑图产生的定量影响.  相似文献   
450.
考虑带有齐次Neumann边界条件的Beddington-DeAngelis-Tanner型扩散捕食系统。通过分析系统在唯一正常数平衡解处线性化系统的特征值问题,获得该系统正常数平衡解的局部渐近稳定性和Turing不稳定性。用MATLAB软件包对所获得的理论结果进行适当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