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4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268篇
系统科学   248篇
丛书文集   156篇
教育与普及   3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38篇
综合类   564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297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255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207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76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7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应用样条配点法以三次 B样条函数为时域函数的试函数 ,求解了反对称角铺设层合板的动力响应问题。在若干算例中 ,对于各种边界 ,选择样条函数作为振型函数 ,用样条配点法求出了结构的动力响应量 ,并与 Newmark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2.
介绍钢管圆周剪切的另一种方法-单芯棒圆周剪切法。通过运动学分析阐述了剪切金属的变形原理;实验研究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对切口断面质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3.
掷铁饼的旋转动作是角运动(运动员绕纵轴或接近纵向的轴旋转)与水平运动(重心在投掷圈内向前移动)的结合。本文主要阐述:怎样利用人体旋转时转轴的变化,形成合理的旋转投掷半径,取得最大限度的旋转角度,从而使整个投掷过程获得理想的角动量。  相似文献   
24.
被动雷达导引头多脉冲辐射源的角度分辨与跟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被动雷达导引头主波束内存在多脉冲辐射源时对多辐射源进行角度分辨并跟踪某一辐射源的方法。首先利用聚类分析法实现多辐射源角度分辨 ,然后利用主波束角度压缩方法实现单一辐射源跟踪。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 :在中等密度脉冲辐射源环境下 ,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波束角度压缩相结合的方法可较好地实现导引头主波束内多脉冲辐射源的角度分辨与单一辐射源跟踪  相似文献   
25.
以“辅助角方法”为理论基础 ,提出并解决了按一并具有许用传动角 [γ]和最显著急回特性Kmax之条件设计平面曲柄滑块机构的理论课题 .  相似文献   
26.
跳远中人体髋部的合理位置对起跳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的起跳动作是跳远技术的核心,而起跳中人体髋部应处的合理位置又是加大起跳力量的关键,为了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运动成绩,运用动力学方法分析了人体髋部位移在跳远运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分析和讨论了一种新型角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该传感器是根据流动电热效应,直接将角加速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的。和其它形式的角加速度传感器相比,它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好、稳定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8.
根据电解剥离原理,采用Cygnal F020单片机为智能部件,研制出的镀铜板镀铜量检测分析仪.本仪器采用微分电位法,使各层界面自动分层难题得到了解决,同时对双电层电容充电电流所引起的测量误差作了修正.该仪器通过USB接口与上位机配合使用,具有小型轻便、操作界面友好和检测数据精确等特点,并具有本机显示和打印测量结果的功能.  相似文献   
29.
为了提高织机生产效率和扩大织造品种范围,提出了织造过程中经纱张力控制的目标和相适应的控制方案,研制了经纱张力计算机控制系统,达到了预期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30.
矿床地下开采时,在没有其他安全措施的情况下,不得不采用预留安全矿柱的方法,以保护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和主要井巷免受因地下采矿而引起的破坏。但这会导致矿量的损失,故需要寻找合理预留安全矿柱的方法。作者用解析的方法对预留安全矿柱进行研究,突破了常用的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