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38篇
综合类   4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固有荧光光谱分析法用于癌前病变检测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作为一种科学严谨的检测手段,其已投入临床试验。利用现代数字光谱仪和先进的虚拟仪器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此法的癌前病变检测系统,可以精确定位病灶并有效诊断癌变程度,为宫颈癌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可信的依据。  相似文献   
62.
目的:对54例甲状腺滤泡癌回顾性分析总结,探讨其临床病理学诊断标准.方法:收集54例甲状腺滤泡癌患者活检手术标本,通过常规HE切片染色,观察其病变特征.结果:高分化者39例,占72.0%(39/54);低分化者15例,占18.0%(15/54).包膜浸润者46例,占85.0%(46/54),血管浸润者38例,占70.1%(38/54).微小侵犯型滤泡癌44例,占81.5%(44/54);广泛侵犯型滤泡癌10例,占18.5%(10/54).结论:临床病理学诊断甲状腺滤泡癌完全根据包膜和(或)血管的浸润,分化程度等仅作为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63.
摘要: 目的利用人卵巢癌、胃癌、结肠癌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观察比较肝脾转移情况。方法分别将人卵巢癌、 胃癌、结肠癌实体瘤移植到裸鼠皮下,在建立人卵巢癌、胃癌、结肠癌裸鼠实体瘤模型的基础上,观察裸鼠实体瘤生 长速度、存活时间及肝脾转移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人卵巢癌、胃癌、结肠癌实体瘤移植到裸鼠皮下,移植成瘤 率、肝转移率皆为100% ; 卵巢癌脾转移100% ; 胃癌脾转移62. 5% ; 结肠癌脾转移75% 。人卵巢癌裸鼠实体瘤生 长速度高于胃癌、结肠癌裸鼠实体瘤,且肝脾转移快,存活时间短; 三种癌裸鼠移植瘤肝脾转移病理形态均有差异。 结论建立的人卵巢癌、胃癌、结肠癌裸鼠移植瘤肝脾转移完整地再现了人卵巢癌、胃癌、结肠癌患者肝脾转移的 临床过程,为探讨人卵巢癌、胃癌、结肠癌肝脾转移生物学机制和抗转移提供参考,三种癌裸鼠移植瘤肝脾转移癌 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64.
探讨莪术醇联合化疗药物顺铂对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构建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成瘤后,将其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对照组、顺铂组、莪术醇组、联合用药组;每组8只,模型对照组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 L/10 g),顺铂组予2 mg·kg~(-1)顺铂腹腔注射给药,莪术醇组腹腔注射100 mg·kg~(-1),联合用药组腹腔注射顺铂2 mg·kg~(-1)和莪术醇100 mg·kg~(-1)。每3 d ip 1次,连续给药7次。TUNEL法观察其对Hep G2细胞的原位诱导凋亡作用,ELISA法检测其对Bcl-2的影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顺铂组、莪术醇组、联合用药组平均瘤重、平均瘤体积、Bcl-2蛋白含量均降低,凋亡指数升高(P0.05或P0.01);其中以联合用药组作用最为显著。与顺铂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莪术醇联合顺铂可抑制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诱导人肝癌细胞Hep G2凋亡,这可能与下调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5.
自体和异体CIK细胞联合树突状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癌症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用患者自体、同种异体外周血进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扩增,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CIK、DC-CIK表型,然后采取静脉回输、皮下淋巴结注射和肝动脉灌注多种方法,对原发性肝癌进行自体和异体的CIK细胞联合DC细胞治疗。结果显示: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为该类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6.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肝癌的早期诊断、肿瘤进展的监测、疗效判定、复发和患者生存率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常用的实验室血清标志物有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血清铁蛋白α-L岩藻糖苷酶、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其同工酶、人高尔基蛋白7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  相似文献   
67.
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的CT影像特点,旨在提高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比分析2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13例甲状腺癌的CT影像特征.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在发病年龄、性别比例、钙化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在发病数目,囊变、平扫晕环征、增强后实性部分的密度、结节边缘情况、甲状腺包膜及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平扫及增强对鉴别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8.
乳腺癌的高频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8例乳腺癌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癌多数表现为不规则分叶或伪足状,边缘毛刺征,界限不清,肿块纵横比大于1,内部回声光点粗大而不均匀,常见砂粒样钙化灶,后方回声衰减,血流信号丰富等特征性表现。结论高频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9.
蒋国梁 《中国工程科学》2009,11(10):129-136
报告三维适形(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3DCRT)和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建立了3DCRT和IMRT放疗HCC的技术,进行3个临床试验,获得了令人鼓舞的3年总生存率:28 %~33 %。治疗并发症主要是放射性肝病(RILD),此并发症的死亡率为76 %,预防RILD最有效的方法是把对正常肝脏的放射剂量限制在安全的范围内。我国的HCC病人大都伴有肝硬化,伴发的肝硬化损害了肝脏对放射损伤的修复和肝脏再生的能力,他们的放射耐受剂量是(全肝平均剂量):Child-Pugh A病人23 Gy,Child-Pugh B病人6 Gy,这个耐受量显著低于目前国际上通用的30 Gy。研究建立了用于预测我国HCC病人放疗中发生RILD发生概率的Lyman数学模式,其参数明显不同于国外的模式,并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HCC放疗技术成功地进行了临床实践,证实了放疗可以作为不能手术肝癌的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影响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为术后综合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实施肝癌根治性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肝细胞癌的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对18项潜在的可能影响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术后早期复发82例(42.05%)。早期复发组的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5.9%、22.5%和13.3%,对照组相应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95.3%和77.7%,两组生存曲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825,P〈0.001)。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白蛋白浓度、术前碱性磷酸酶浓度、肿瘤病灶数目和手术中输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结论根治性切除术后容易复发是肝细胞癌的生物学特性之一,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术前碱性磷酸酶浓度、肿瘤病灶数目、手术中输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