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17篇
丛书文集   23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5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本文针对实例对城际轨道交通的轨道梁设计作简述。  相似文献   
82.
吴玉琴 《科技信息》2010,(29):I0060-I0060,I0126
重点对无锡轨道交通的建设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83.
为减少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总能耗和乘客换乘时间,以列车的在站停留时间为决策变量,建立了一种协同优化的时刻表优化模型,并设计了求解该模型的遗传算法。应用北京地铁五号线和亦庄线的实际数据展开算例研究,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研究较优化前的轨道交通系统总能耗减少5.15%,乘客换时间减少17.66%。  相似文献   
84.
重庆市2号线轻轨沿线景观格局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RS和GIS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利用重庆市1986年、200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资料和2007年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图作为信息源,选取破碎化指数、多样性指数等4项景观指数,对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沿线2km范围内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运用缓冲区分析方法,沿2000年和2007年轨道交通以0~0.5 km,0.5~1 km,1~1.5 km,1.5~2 km建立双侧缓冲区,提取住宅用地、城市水域、商服用地、工业用地、公园绿地5种重要景观要素信息,通过计算各缓冲区内各项要素的景观指数,分析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沿线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异状况.结果表明,轻轨2号线建设对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表现出较强的吸引效应,景观破碎化指数趋于减小,空间集聚不断加强;商服用地破碎化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随着缓冲区距离增大呈现降低趋势;公园绿地分维数和形状指数较低且变化不明显;城市水域景观形状较简单,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85.
上海地铁8号线对城市住宅价格的时空效应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海龙    徐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44(12):1704-1710
以上海地铁8号线周边二手房交易数据为样本,运用基于栅格建模的可达性分析原理计算时间成本以划定8号线影响范围,进而筛选影响住宅价格的特征变量,并应用特征价格模型分析8号线对周边住宅价格影响的时空效应.结果表明,8号线对其周边住宅价格产生正效应,距离地铁站点越近,住宅价格越高,且随着远离地铁站点,这种影响逐渐减弱.另外,8号线的开通对周边住宅价格产生明显的时间效应,导致其价格上涨,且在不同区位具有不同上涨幅度.关于划定轨道交通影响的空间范围,较之以前的凭经验判别在技术方法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对轨道交通新线路开通影响周边房地产价格的时间性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6.
设计了一个土壤介质振动传递试验模型,测量得到了振动加速度响应随距离、激励力大小以及激励频率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响应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激励力的增大而增大,随激励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对北京地铁十三号线太阳园段进行振动测量,实际测量结果与模型实验测量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土壤介质振动传递试验模型可以很好的反应轨道交通振动的传递特性。  相似文献   
87.
李建华  陈伟  陈祥儒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3):13847-13851
随着城市地铁及城市规划的持续扩建,伴随出现了一些建设较早的地铁站人流增多而引起的大客流现象。针对这一现象,从地铁站内、外两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客流增多的原因,应用工业工程方法提出了优化思维导图和地铁再优化原则。以西安地铁二号线运动公园站为例,运用Anylogic行人库仿真技术进行了全尺寸、全数据仿真建模研究,在对进站人流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密度图拥堵点、进出站用时和服务用时及它的队长等为指标,体现了优化前后的效果。结果表明,两侧入口人流得到明显均衡、瓶颈处人流密度降低,A、D侧行人安检耗时缩短4.48min,进站时间缩短4.08min,整体人流出站时间缩短了0.62min。地铁再优化思路以及案例具体的优化意见能够为现今地铁站的再优化提供一定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8.
《中国科技成果》2013,(8):20-21
21世纪交通运输的总趋势是节能、环保、安全、舒适、快速。现代汽车工业带来了无序、车祸、能耗、污染以及堵车等社会问题,短时间内很难解决,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轨道交通成为了21世纪地面交通的主流。除了对现有的轨道运输工具进行技术革新外,对新型环保节能型交通工具,如电动汽车和磁悬浮车,都有着巨大的需求。与常导磁悬浮列车和低温超导磁悬浮列车不同,高温超导磁悬浮是一种悬浮和导向不需要车载电源、不需要控制的自稳定系统。该系统可兼容高温超导直线电机推进技术,实现悬浮、导向和推进超导~体化,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节能(航空能耗的5%)、环保(无化学和噪声污染)、安全舒适的地面轨道交通工具。这项“具有巨大的开发前景和经济潜力”技术将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高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89.
针对给定的某城市交通线网中的具体线路进行车辆选型分析时,可以初步得到该轨道交通系统的某些定量指标数据,比如运量预测及站间距等.而对于难以量化的指标,可以通过经验以及定性分析赋予一定的评估值.将分析指标量化以后,可以更系统、更深入地研究轨道交通系统中车型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90.
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在大客流扰动下的安全问题.首先,用仿真模拟分析并比较城市轨道交通在大客流扰动下的脆弱性.运用MATLAB仿真模拟,编写程序代码并运行程序得出结果.选北京地铁1号线的车站作为分析与模拟的对象,并设置模拟系统的参数,每个地铁车站进行2次模拟.通过专家座谈、现场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得到大客流扰动下城市轨道交通脆弱性分析的基本数据.通过MATLAB对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扰动下1号线站点脆弱性指标的得分.对得分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将归一化后数据带入突变理论模型中,得到在大客流扰动下城市轨道交通的暴露度、敏感度、适应度和脆弱性值.结果表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在大客流扰动下,大望路站的脆弱性最高,东单站的脆弱性适中,军事博物馆站的脆弱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