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8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作为成形孔,孔型构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轧机调整的方便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根据角钢生产特点,探讨了角钢成品孔型的构置问题,包括孔型顶角、孔型内跨圆弧、孔型腰部等因素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52.
进行了一榀两跨三层带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平面钢框架结构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通过试验考察了半刚性钢框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弹塑性性能,同时对半刚性和刚性连接钢框架进行了非线性的有限元对比,从而分析了带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的性能及其对钢框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本文在有限元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角钢螺栓节点提出一种实用的双线性节点模型,该模型能较好的反映节点的半刚性性能,计算精度较高,且便于对半刚性连接钢框架进行弹性和弹塑性分析,为此类节点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知道租用。  相似文献   
54.
为了研究PEC柱(partially encased concrete column)-型钢梁半刚性框架的受力特点、滞回性能、延性及破坏模式,对PEC柱-型钢梁顶底角钢连接的半刚性框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试验共设计了三个框架,参数为轴压比和螺栓边距。通过试验数据得到了此类框架的滞回曲线、刚度退化、延性系数等抗震性能指标,分析了顶底角钢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试验结果表明:增大轴压比可以提高半刚性框架的极限承载力,承载力提高了8.9%;但延性有所降低,平均位移延性系数减小了37.9%;减小螺栓边距可以提高节点初始刚度,减缓刚度退化,增加框架延性;PEC柱-型钢梁顶底角钢连接的半刚性框架滞回曲线饱满,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55.
祝凯  郭耀杰  孙云  邱钧钧  熊川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0):13016-13023
大规格双拼组合角钢构件相对于普通规格多角钢组合截面构件,以承载力高、施工简便和耗能少等优点,逐步在工程实践中的得到了推广。本文以Q420大规格双角钢十字组合截面构件为对象,构建了大规格双角钢十字组合截面构件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控制变量法,探讨了填板厚度、角钢壁厚、长细比、填板间距对大规格双拼组合角钢构件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基于不同参数的计算结果,拟合了含有填板间距和长细比的填板设计公式,进而计算了大规格双角钢十字组合截面构件的承载力稳定系数,并将计算结果与国内外现行规范中的双拼角钢组合截面的柱子曲线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现行规范对Q420大规格双角钢十字组合截面构件承载能力的计算偏保守。  相似文献   
56.
针对目前的规范或规程均尚未明确给出角钢混凝土柱的抗震构造措施这一问题,本文基于9根剪跨比为3、采用钢板箍的角钢混凝土柱拟静力试验获得的骨架曲线,采用能量等效法计算了试验柱的位移延性系数,结果表明,轴压比不变的试件,随钢板箍配箍率的增加,位移延性系数越大;钢板箍配箍率不变的试件,随轴压比的增加,位移延性系数越小;最后给出角钢混凝土柱抗震构造措施,为采用该类柱的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7.
58.
59.
孙思煜 《科技资讯》2007,(11):12-13
悬臂灌注纵向悬臂刚架墩帽梁及托盘顶帽混凝土施工要解决模板及支架强度、刚度及挠度的问题,通过对已经建成的优质工程渝怀线第十标段白涛特大桥19#纵向悬臂刚架墩的模板支架设计,说明传统支架施工方法,在新的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0.
用作图方法确定角钢“打张”的角度,并通过理论计算验证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