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6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理特征主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本文对PD的历史发展、基底节神经传导通路、病理生理机制、病因学说和治疗进展进行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提着笔的手不听指挥……” “……我有病,写字困难,提着笔的手不听指挥……” “……有时候一支笔在我手里有千斤重……”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维筛分类器的可视化帕金森病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基于模式识别的语音障碍帕金森病诊断可解释性差、可推广性差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多维筛分类器的可视化帕金森病诊断。该分类器具有全程可视化的特点,在保证诊断精度的同时,可以将特征进行可视化表示。可视化的引入不但使操作者了解不同特征对于诊断的重要性,而且可以发现最具诊断价值的特征,有助于简化帕金森病的诊断过程并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 MPTP慢性帕金森病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指标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 应用MPTP制备慢性帕金森病模型,观察行为学改变,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模型组和对照组小鼠海马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丙二醛(MDA)舍量变化,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RT-PCR方法、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Bax和Bel-2蛋白表达.结果 慢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行为学特点为震颤、活动减少;水迷宫实验结果提示认知功能降低;与对照组海马比较:模型组海马SOD、GSH含量均下降,而MDA含量升高(P〈0.05);模型组海马Bax蛋白表达增高,而Bel-2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 氧化应激在慢性帕全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Bax和Bcl-2蛋白参与了氧化应激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15.
蔡彦宁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转录组学实验室课题组组长。长期从事帕金森病相关基因以及时间生物学的研究。2002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介绍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发C57BL/6小鼠的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的复制及常用的行为学分析方法。方法C57BL/6小鼠腹腔注射MPTP(40 mg/kg),每天1次,连续注射7 d;同时每天进行小鼠的爬杆实验、悬挂实验、游泳实验和震颤麻痹评分;最后取材,用HPLC-ECD法测定纹状体内的多巴胺含量,用Lowry法测定纹状体内的蛋白总量,并计算多巴胺(ng)/蛋白总量(mg)的比值。结果爬杆实验结果表明,PD模型组小鼠爬杆所用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其分值低,对照组和PD模型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悬挂实验表明PD模型组小鼠悬挂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游泳实验表明PD模型组小鼠游泳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肢体运动协调情况不好,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震颤麻痹评分显示,PD模型组分值很高,震颤麻痹症状非常明显,较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多巴胺含量分析显示,PD模型组多巴胺(ng)/蛋白总量(mg)的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用MPTP诱发C57BL/6小鼠的帕金森病模型的复制方法以及爬杆试验、悬挂实验、游泳实验和震颤麻痹评分简单可靠,是用于帕金森病治疗研究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重视帕金森病的分期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为主要表现。据统计PD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50岁以上的发病率为500/10万,60岁或60岁以上则明显增高,为1000/10万。  相似文献   
19.
 对治疗帕金森症的药物——普拉克索的合成做简要介绍,包括全合成与半合成路线,并分析了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将23只帕金森病(PD)成功模型大鼠分别进行11C-Raclopride PET显像,ROI方法测量模型大鼠两侧纹状体/小脑比值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侧有无显著性差异。正常与模型大鼠分别进行TH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模型大鼠毁损侧纹状体放射性明显上升,两侧纹状体/小脑比值统计比较,p值为0.000,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模型大鼠TH染色黑质处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通过PET多巴胺D2受体成像在体显示PD模型大鼠毁损侧纹状体D2受体状态,再结合行为学观察可作为证实模型成功的标准之一,为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PD提供了一种分子成像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