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2010年5月14日——5月16日,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方新贵教授、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燕鸣教授、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陈贵云教授应邀来我校参加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群论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  相似文献   
12.
个性化和协作式网络学习环境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的含义,重点介绍了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和协作式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13.
加强和完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阅读指导是教学管理系统的环节之一。本文从师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通过对课外阅读情况的系统分析,指出了课外阅读中可喜现象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加强阅读指导,提高图书资料利用率,完善论文写作答辩制度,深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我第一次见到娄成后先生是在1949年7月我的硕士毕业考试会上.当时的考试方式是,由系主任张景钺先生组织考试委员会,自任主任,导师(罗士韦先生)不仅不能担任考试委员,而且不能列席考试.那次一共请了6位教授作委员,本系两位(吴素萱、张肇搴),化学系两位(曾昭抡、张龙翔),清华大学两位(赵以炳、娄成后).娄先生是委员中唯一的植物生理学家,所以是实际上的主考.  相似文献   
15.
对袁万明教授的专访正值学生毕业论文答辩期间,校园里百花盛开,绿意盎然,莘莘学子们在“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地质大学书写自己关于青春、关于梦想的故事。作为硕博导师,近几天对学生论文的指导占据了袁万明教授的大部分时间。从袁万明教授匆匆的身影和轻松喜悦的表情中,我们看得出来他很享受这个跟学生交流的过程。作为“文革”后的首届大学生,袁万明教授对大学的学习生活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在学生的眼中,他是一位和蔼可亲,诲人不倦的师长。在与袁万明教授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也感受到了他的忠厚谦虚、他的勤勉坚韧、他的扎实严谨。  相似文献   
16.
陈燕 《科技信息》2012,(8):109-110
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是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做好论文答辩是每位研究生都要面临的问题。本文从准备答辩报告、答辩报告技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能为每届将要进行答辩的研究生提供参考。在取得良好学习成绩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高论文答辩质量、圆满地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7.
如今,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而每年应届毕业生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要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教师的工作量非常繁重,目前各大高校的博士生答辩已经采用了随机抽取的方式来进行,抽中者参加答辩,这种答辩方式在本科生中推广将会大有益处,节省了教师的工作时间,也能使学生对自己是否参加答辩有预见性的准备。普通高校毕业生论文答辩随机抽取系统的出现缓解了毕业生论文答辩对教师产生的繁重的工作任务量,具有与时俱进的先进性和灵活性,清除了传统管理方式下毕业生论文答辩管理上的沉重压力。一、C/S结构下普通高校毕业生论文答辩随机抽取系统的技术概述普…  相似文献   
18.
从学位论文盲评探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途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加强学位论文管理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学位论文的答辩过程中设计全新的评分标准,通过实行校外盲审和严把答辩程序,使学位论文的评审优秀率大为提高,论文质量明显改善;尤其是,通过论文答辩模式的改革,总结出如何提高和改善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3月18日,由我校生命学院中法联合实验室培养的两名博士生黄思罗、涂海军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这两名博士生师从生命学院刘剑峰教授,是生命学院中法联合实验室首届博士毕业生,此次答辩得到了校方和法方的高度重视,法国驻汉总领事费勇和科技参赞傅雷参与了本次答辩。  相似文献   
20.
2010年5月20日-5月23日,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黄德双教授,太原师范学院王川龙教授应邀来我校参加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