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8篇
综合类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扩展实在论     
物理世界与对物理世界的认知构成了两个世界。自然实在、扩展实在和虚拟实在构成了一个真实虚拟连续统,真实虚拟连续统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感知的世界。在信息技术中,扩展实在连接了物理世界和对物理世界认知的世界,同时也是人类对这两个世界进行操作的平台。  相似文献   
63.
本文证明:(1)在维格纳对贝尔定理的证明中,关于自旋诸分量的联合概率是一种操作定义;(2)对于这种定义,维格纳用到的边缘概率公式是一个隐蔽的假设,它既与量子力学相矛盾又与事实不符;(3)这个假设与定域性原理和实在论没有任何关系,所以,维格纳的证明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64.
对科学本质问题的理解,存在着内在论与外在论这间的争论,并持续了差不多一个世纪。本文试图通过建构的实在论来理解科学的本质问题。第一,建构的实在论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理论与实在、模型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似关系,这种相似关系符合建构实在论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第三,世界是随着人类创造能力的进步而不断丰富起来的,这种特性既不符合实在论的理解,也不符合反实在论的理解。第四,建构的实在论充分地考虑到了认识论的“自然化”与“社会化” 合壁。  相似文献   
65.
在关于可能世界的解释理论中,实在论以克里普克为代表的温和实在论和以大卫·刘易斯为代表的(极端)模态实在论为代表。学界普遍接受克里普克的解释,而拒斥刘易斯的模态实在论,并称之为极端实在论。通过对两种理论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两种实在论在本质上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可能世界来自于我们的直观。在跨界同一问题的回答上,他们都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两种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他们对可能世界的理解不同。克里普克指出可能世界就是"可能的状态或历史"这种观念,刘易斯在此基础上向前推进了一步,提出了"可能的状态或历史"这种认识的来源。所以,对可能世界的认识程度的不同导致了克里普克与刘易斯在可能世界实在论上的差异。相较于克里普克的理论,刘易斯的模态实在论更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66.
建构版本的结构实在论重建本体论承诺,附加以理论和结构的约束,作出与其它版本结构实在论不同的科学的结构性阐释,实现对于科学实在性和连续性的回答。它强调基本本体的还原论内涵,同时认为结构的可变性和开放性决定结构的建构性和相容性。勿庸置疑,在还原论追求中基本本体的假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现实中科学理论结构的不相容性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67.
罗素终其一生将实在论的形而上学作为所有哲学中最重要的主题.他以极为细致的论证,驳斥以指谓为意义的理论,导致了这种形而上学的危机.这让维特根斯坦放弃了所有形而上学的表述.它让波普尔采纳了弗雷格以真值为意义的观点及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为精密的日常思维,科学理论是可检验、暂定的真理,总是可以供人们改进的观点.以此,罗素让自己置身于分析哲学的中心,对立于该思想流派的公认主张:该主张将常识作为世界观的基础并选择了经验主义某种语言的变体,目的是期望在没有陷入形而上学泥潭的条件下既保留逻辑又支持实在论.这种期望的可能性正在衰减,而波普尔提供的实在论以及波普尔与其门徒提出的种种哲学问题的解决方案则正在获得公众的注意.波普尔传世之作的特殊魅力在于,它理所当然地肯定实在论的形而上学,并根据科学的议程对它的多种版本进行争辩.  相似文献   
68.
形而上学实在论者认为不存在模糊对象,逻辑学家们在考虑模糊性问题时则面临语言的实际使用问题。如果模糊语言不能转化为理想语言但本身又是难以避免的,日常语言或者至少是包含不精确的语词的语言将会一直存在。哲学不能永远使其自身限制在假想语言的逻辑结构的理论之中。有关模糊性问题的讨论体现了当代哲学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相结合的前景,标志着分析哲学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蕴含了实用主义向新实用主义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69.
无论是认识论的结构实在论,还是本体论的结构实在论,都没有在本体论层面和解释层面去直面库恩的论证,它们通常停留在结构层面,并求助于数学结构的连续性。从建构结构实在论的立场看,这种回避问题的方法于事无补,为实在论作有效辩护的唯一方法是在本体论层面直面库恩的论证,对明显的本体论不连续性给出一个可接受的说明,同时为科学发展中连续性的更为深层的意义作辩护。  相似文献   
70.
稳健性论证运用新的术语重新表述了证据对假说的支持问题。得到不同形式证据支持的假说是可靠的,此时称假说是稳健的。稳健性论证是一种常见的科学实在论论证方式,它主张若假说是稳健的,则更可能是真的。斯德真格指出了一般稳健性论证的缺陷,并依据贝叶斯网理论给出了理想稳健性论证。理想稳健性论证并不能使人们确知假说是否为真,只具有提高人们对假说信任程度的认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