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9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探讨鼻咽癌在眼部的临床表现方式和诊断手段。对14例有明显眼征的鼻咽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情况包括误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鼻咽癌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时误诊率较高,特别是容易误诊为各种“眼病”。通过细致的临床检查、X线摄影或CT检查,以及病理组织切片,可帮助确诊,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22.
作者根据两万多例鼻咽活检的镜下所见,简要地概述了鼻咽粘膜上皮的结构和细胞类型,作为病理工作者诊断和研究鼻咽癌的基础.绝大部分鼻咽粘膜上皮属柱状型,它由纤毛柱状细胞、粘液细胞、间介细胞和基底细胞所组成。文章中详细地描述了它们的细胞学和粘液细胞化学.大多数鼻咽粘膜腺体是浆液-粘液腺.文章阐述了它们的结构及其所分泌的粘液物质的特性。  相似文献   
23.
潘慧 《广东科技》2006,(10):30-30
广东是鼻咽癌(NPC)的高发地区,此病对我省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目前该疾病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制约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实现。如果可以预测到自己一生中发生鼻咽癌的风险有多大,那么就可以及早防范,从而大大降低鼻咽癌的发生率,减少其对人类所造成的痛苦。由中山大学曾益新博士等完成的“鼻咽癌分子遗传学研究”项目使这一理想变为现实的时间定在5至10年后。  相似文献   
24.
25.
用全反维甲酸(RA)10^-7mol/L对生长在玻璃皿(G)和人工基膜上的鼻咽癌细胞株细胞进行9d的诱导分化。结果显示生长在G上的癌细胞增殖被抑制,软琼脂内集落形成和裸鼠体内生长等恶性的表型减弱,生长在ABM的细胞则不受影响,但其表面微绒毛丰富,细胞的紧密连接、交指状连接、桥粒和腺腔样结构多见,高尔基器,粗面内浆网发育较好。表明不同的培养基质对RA的生物学作用有不同的影响,ABM有拮抗RA抑制癌细  相似文献   
26.
27.
新型的长链非编码RNA Z38已证实高表达于肿瘤组织,低表达于癌旁组织,属于癌基因,但其功能和作用机制尚需深入分析。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稳定干扰长非编码RNA Z38对鼻咽癌细胞HNE1、5-8F功能和机制的影响。采用慢病毒包埋Z38-shRNA转染进人鼻咽癌细胞HNE1与5-8F,用嘌呤霉素筛选出稳定的干扰细胞系,利用相对实时荧光定量的方法检测干扰效率;使用MTT、和平板克隆集落形成实验验证其对HNE1、5-8F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的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干扰Z38表达对抑癌因子P~(53)、P~(2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慢病毒干扰鼻咽癌细胞显著降低了Z38基因表达水平,并且干扰Z38基因表达后使细胞增殖能力、细胞集落形成能力降低,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数降低,抑癌因子P~(53)、P~(21)表达量上调。由此推测,Z38基因可能为鼻咽癌细胞的癌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28.
在综述医学图像分割技术的基础上,针对临床鼻咽癌MR医学图像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区域生长的改进分割方法.该方法从基于区域生长的自动分割入手,克服以往交互式地定义初始种子的不足,利用概率矩阵完成初始种子的自动生成,再运用SUSAN算子作为区域生长的终止准则,从而实现对鼻咽癌MR医学图像的有效分割.以福建肿瘤医院临床医学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分割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9.
报道将从人类鼻咽癌细胞系(CNE-2Z)分离出的不同克隆株细胞悬液,分别移植于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和BALB/c裸鼠的背侧皮下,于56天后处死所有小鼠,进行了大体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当每只scid小鼠移植2×10~6个瘤细胞时,CNE2-L2克隆株为高转移株,其淋巴转移率为100%,肺转移率为71%;而CNE2-L4克隆株为低转移株,其肺转移为13%,淋巴结未见转移;而当每只小鼠移植2×10~5个瘤细胞时,CNE 2-L2也为高转移克隆株,但比上者为低,其淋巴结转移率为71%。肺转移率为14%;CNE2-M2克隆株为中转移株。其淋巴转移率为43%,肺转移率为14%。与其裸鼠相比,当给每只BALB/c移植2×10~6个瘤细胞后56天时,尚未查见转移。说明两种免疫缺陷动物对恶性瘤细胞表型的表达,scid小鼠比BALB/c裸鼠为敏感。另外,皮下移植瘤细胞的数量也可能与转移出现的时间有密切关系。在相同时间内移植瘤细胞数越多,转移率也相对地增高,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30.
用EBV,DNP及PMA分别或协同对人胚鼻咽粘膜裸鼠移植物进行诱癌研究,探讨上述因素在人实验性鼻咽癌发生中的作用。免疫荧光法检查证实,经B95-8上清液体外及体内转染的人胚鼻咽粘膜上皮表达EBNA。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各组均可见各种增生性改变,对照组仅见一般增生性病变。各诱癌组均可见癌前病变,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共出现癌8例(1)EBV组:原位癌1例。 (2)EBV+PMA组:早期浸润癌1例。(3)EBV+DNP组:原位癌及浸润癌各1例。(4)EBV+DNP+PMA组:浸润癌1例。 (5)DNP组:原位癌1例。(6)DNP+PMA组:原位癌及浸润癌各1例。结果提示EBV可能在人鼻咽上皮实验性癌变过程中起病因作用。本研究成功诱发了三例浸润癌,均系DAP与其它因素(PMA、EBV)协同作用,提示人鼻咽癌的发生可能与多种致癌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