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4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大熊猫西氏贝蛔虫和黑熊横走贝蛔虫成虫体内Ca,Fe,Zn,Mg,Mn,Cu,Cr和Pb等8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在所有的虫体样本中均未测出Pb.横走贝蛔虫虫体的Ca,Fe和Mg含量较高,而Cr和Mn含量最低.圈养大熊猫的西氏贝蛔虫虫体的Ca,Fe和Mg含量较高,而Cr和Mn含量最低;野生大熊猫西氏贝蛔虫虫体以Ca最高,Mg次之,Mn最低.野生大熊猫体内西氏贝蛔虫体内Ca,Fe,Zn,Mg,Mn和Cr的含量均高于圈养大熊猫体内的西氏贝蛔虫和黑熊的横走贝蛔虫.  相似文献   
62.
根据已报道的部分哺乳动物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亚基Ⅲ基因(mtCOXⅢ)的相关信息设计引物,运用PCR技术,首次从亚洲黑熊四川亚种(以下简称四川黑熊,Ursus thibetanus mupinensis)的肌肉组织总DNA中成功克隆了mtCOXⅢ基因的编码序列,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四川黑熊mtCOXⅢ基因序列全长784 bp,ORF是783 bp,编码26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该蛋白的等电点为6.47,分子量为29840.6 Da.四川黑熊的mtCOXⅢ与已报道的部分哺乳动物的mtCOXⅢ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四川黑熊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Ⅲ功能位点的位置、种类和数量均与已报道的部分哺乳动物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3.
四川黑熊线粒体12S和16S rRN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哺乳动物线粒体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首次从亚洲黑熊四川亚种(Ursus thibetanus mupinensis)的肌肉组织总DNA中扩增出了线粒体12S rRNA和16S rRNA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四川黑熊12S rRNA基因长965 bp;16S rRNA基因长1 580 bp.通过进一步的序列分析表明,四川黑熊的12S rRNA和16S rRNA基因有较高的进化速率,与美洲黑熊、棕熊、北极熊、眼镜熊及大熊猫的相应基因相比较有较大差异,其中与美洲黑熊的同源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64.
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对元宝山自然保护区黑熊春季觅食地生境选择进行分析.野外设置了111个20 m×20 m样方和16个生态因子,其中利用样方82个,对比样方29个,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黑熊觅食地生境特征的主要因子为水源距离、海拔和灌木密度;次要因子为食物丰富度因子(树径、乔木密度、乔木距离、灌木距离)、地理性因子(坡向、坡位、坡度)、干扰性因子(树桩密度、树桩距离、倒木距离、人为干扰距离)和微生境因子(避风性、郁闭度).聚类结果分析和分布频次分析表明:水源距离、海拔、乔木密度、灌木密度、人为干扰距离、郁闭度、乔木距离和灌木距离共8个生态因子对黑熊觅食生境选择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5.
2012年12月~2013年4月采用访问法和样带法对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黑熊(Ursus thibetanus)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广西猫儿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黑熊种群数量约为41只(StD=0.39),保护区的实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都有分布。人为的栖息地破坏及捕猎活动是野生黑熊资源生存、繁殖的主要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