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82篇
系统科学   82篇
丛书文集   130篇
教育与普及   9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242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火电机组回转式空预器漏风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产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方案.  相似文献   
52.
改进逆序串激式无刷同步电动机在结构上和电气上的缺点,提出一种新型的励磁方式,以获得结构和电气性能更优的无刷同步电动机。方法应用 自控和斩波技术,实现励磁电流的自动调节。  相似文献   
53.
盐胁迫下灰绿藜叶片光合特性与叶绿体离子调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NaCl处理后,灰绿藜整个叶片内N^+a和Cl&-积累,但叶绿体内仅少量增加。叶绿体与叶片的K^+浓度都降低。  相似文献   
54.
苦楝果实活性物质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静文  刘立鼎 《江西科学》1997,15(4):227-230
应用生物活性鉴定技术,TLC及化学成分检验法,论证了苦楝果实中含有对植物生长促进的活性性质,并初步证明这些活性物质为极性较大的萜类化合物,笔者将这些活性物质为“苦楝生长素类”。  相似文献   
55.
银杏叶黄酮的微乳高效薄层色谱指纹图谱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正庚烷-水微乳系统为流动相,预制聚酰胺薄层板为固定相,通过调节微乳系统的极性,较好地分离出十几种银杏叶黄酮.与传统的流动相系统--有机溶液系统相比,微乳系统显示出较强的分离优势.对银杏叶黄酮作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分析,以寻求简便、合理的标准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6.
聚球藻对镍的富集作用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环境因素与自身因素对聚球藻富集镍的影响.聚球藻对镍的富集时间在80min可以达到平衡;镍藻质量比最优值为16%~18%,此时富集量达到最大值即饱和吸附范围;pH值是影响富集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条件下随pH值的增加富集量会不断增加,但由于过高pH会导致氢氧化镍生成,因此最佳pH值在9~10;温度和光强是调节富集量的两个因素,温度在35℃、照度在30001x左右是最佳的富集条件;同样条件下,死藻比活藻的富集量略高.  相似文献   
57.
对风机盘管的运行调节方式和选型方法进行了分析,动态模拟了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在实际运行中的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揭示了夏季室内相对湿度超标的原因,并对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设计选型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8.
一品红幼嫩茎段在离体培养过程中,不同光质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根、芽分化有不同的效应.实验结果表明,红光、黄光、蓝光、绿光对愈伤组织的形成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大小为:红光>绿光>黄光、蓝光>白光;在芽的分化过程中,各色光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黄光的抑制作用最显著,绿光的抑制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59.
调节熵函数法的收敛性作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60.
采用可连续调节的消弧线圈不仅解决了高压电感调节系统的价格昂贵和调节系统十分复杂的问题,还可以使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优越性充分发挥。文中着重介绍了如何采用低耐压的晶闸管连续调节6-66kV的消弧线圈的一种新方法。对新型消弧线圈的电感调节量的计算进行了理论推导,并对其产生的稳态电流谐波分量进行了分析,用Saber软件对所设计的消弧线圈的理论依据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和实物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