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9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84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7篇
教育与普及   19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17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8 毫秒
51.
本论文根据环境沉积物化学成分组成并结合高压涡轮导向叶片材料结构特点,选取多种槽液及工艺路线,开展化学法去除叶片气膜孔内沉积物工艺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高压反应釜处理后再经碱液清理及弱腐蚀等后处理,经通针检测,可有效去除气膜孔内沉积物,金相检查结果显示,此方法对叶片无损伤。  相似文献   
52.
《科学大观园》2009,(1):29-29
由于气候变暖,我国长江流域近年频频出现铁树开花现象。苏铁是极为古老的裸子植物。对于研究动埴物进化、古地质和古气候变迁等具有重要意义。距今250万年前。在第四纪冰川的严寒袭击下,野生苏铁绝大部分灭绝了。全世界现存苏铁类植物仅3科11属约280种.星散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我国仅在广西、云南、广东、福建、海南等地有少量分布,仅存1科1属24种,全部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相似文献   
53.
蔡德陵 《科学通报》2001,46(Z1):16-23
利用1998年5月航次中所采集的南黄海海域7个断面、67个站位、5个层次的284个悬浮体样品和64个底质沉积物样品, 分析测定了样品的悬浮体浓度和悬浮体与底质沉积物中的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组成, 以研究悬浮体和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和运移过程. 由悬浮体浓度和颗粒有机碳δ 13C值的分布特征分析得出了南黄海沉积物搬运的主要格局. 由此格局可以认定, 在陆源物质向南黄海中部深水区的输送过程中底层起着比表层更为重要的作用. 黄海环流是决定南黄海沉积物搬运格局的一个重要控制因素. 由沉积有机质的碳同位素信号证实, 山东水下三角洲高沉积速率沉积物的主要物质来源是现代黄河物质. 在南黄海深水区的陆源沉积物主要来自废黄河物质和现代黄河物质, 现代长江物质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来自朝鲜半岛的陆源物质其数量和影响范围都是有限的. 由悬浮体和碳稳定同位素得出的结论得到了另一个独立的物源指示剂——多环芳烃的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54.
东太平洋表层沉积物蒙皂石的矿物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海平 《科学通报》2001,46(Z1):100-104
应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能谱(EDS)分析技术, 对东太平洋表层黏土组分沉积物中的蒙皂石族矿物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分析. XRD结果显示, 多数蒙皂石结晶不好, 约占黏土矿物总量的20%. 将研究区的蒙皂石族矿物划分为3种类型: 富铁蒙皂石(类型1)、富铁镁蒙皂石(类型2)和钠钙蒙皂石(类型3). 其中, 类型1在沉积物中分布最广, SEM下表现为蜂窝状, TEM下为呈聚集或分散趋势的毛发状, 或边缘微卷的云雾状集合体, 可以作为东太平洋“自生”蒙皂石的标型矿物种; 类型2在TEM下的形态与类型1相似, 呈现由极薄的片状向毛发状体过渡; 钠钙蒙皂石在TEM下则为边界模糊的板状体. 类型1是洋底火山物质蚀变的产物, 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区内热液活动的改造, 其中的一部分矿物也可能本身就是低温热液活动的产物. 类型2也是一种“自生”成因的蒙皂石. 类型3为外源的蒙皂石, 推断来自遥远且干旱的母岩区. 研究表明, 蒙皂石族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微形貌特征对沉积物来源、矿物成因及大洋沉积作用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5.
邓涛  董军社  王杨 《科学通报》2001,46(14):1213-1215
分析了采自中国华北地区11个第四纪地点共70个哺乳动物牙齿釉质样品的碳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中国华北第四纪陆地生态系统中以C3植物占优势,与纬度相当的巴基斯坦以C4植物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情况完全不同。这一巨大差异是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引起的,模拟结果显示高原北侧将发生显著的温度下降,同时期南侧的温度将上升。南侧的升温使C4植物在巴基斯坦取代了C3植物;而北侧,高原上升引起的温度下降抑制了C4植物的分布,所以直到现代,中国华北地区仍然以C3植物占优势。  相似文献   
56.
57.
黄山逍遥溪地区第四纪沉积环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黄山逍遥溪剖面17个样品的分析,得出下述见解:1粒度参数和CM图象反映,该处沉积物大都未经改造就进入新环境,反映近源沉积的多变的环境。2.Fe^3+/Fe^2+含量测定表明,该处第四纪期间最低年均气温并未低于0℃,因此不具备冰发育的条件,3、该剖面CaO的淋溶强于黄土发育区,氧化和的比值反映出多数情况下较高年均气温与多雨期一致,反之亦然。4.孢粉样品揭示中更新世至多经历过从温暖→干凉→湿热  相似文献   
58.
东海近岸带沉积物陆源矿物组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长江口向南至浙闽的东海近岸海域展布一条连续的细粒沉积物带,该带对现代河口海岸过程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在阐述长江口、杭州湾、浙中沿岸和温州湾的区域背景以及重矿物、粘土矿物组份的基础上,运用Q型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上述四个区域和苏北废黄河口的矿物组份进行比较研究.主要与粗粒物质伴生的重矿物分布除紧邻的长江口与杭州湾外均显示突出的区域个性,反映区域地质背景的烙印,沿岸输移作用很弱.但是主要与细粒物质伴生的粘土矿物分布呈现极佳的相似性,存在泥沙补给的同源联系.产生这种物质联系的主要因素是长江入海悬沙以南下沿岸流为载体向浙闽海岸的扩散输移.  相似文献   
59.
长江流域第四纪孢粉植物群与古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0.
本文报道了黄浦江上游董家渡至闵行25个样点底泥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河段底泥的重金属污染是十分明显的。从主航道至二岸污染逐步加剧。在测定的几个重金属元素中 Zn>Cu>Cd>Pb>Cr。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受到 pH 值、悬浮颗粒、有机物、及近岸工厂排污的影响。化学形态分析表明 Pb、Cu 含量与有机物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