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1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01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145篇
教育与普及   86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306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1 毫秒
61.
阐述了电化学装置两极机制及其命名原则,从氧化还原观点阐明了电化学反应的实质;从热力学角度论证了能量转换的特点。  相似文献   
62.
张美芹  孙鹏  陈勇  李菲  高曌  邵元华 《科学通报》2003,48(8):787-792
采用一种新设计的电解池, 利用三电极系统研究了相比为1(r = Vo /Vw)时可质子化药物在水/1,2-二氯乙烷界面(W/DCE)上的转移反应, 确定了它们的亲油性. 该系统是将含有支持电解质的水溶液滴在银/氯化银电极上, 然后将1,2-二氯乙烷溶液覆盖在水溶液的表面, 再与有机相参比电极和对电极构成常规的三电极系统. 由不同pH值下测得的循环伏安图计算出了阿米替林、苯海拉明和苯海索3种药物离子在W/DCE上的标准离子分配系数、标准离子转移电位及标准离子转移吉布斯自由能等. 由实验结果构建的离子分布图可用来预测和解释可离子化物质在两互不相溶溶液界面上的转移反应机理等.  相似文献   
63.
用紫外-可见和红外光谱及原子力显微法表征了血红素蛋白质-甲基纤维素膜修饰电极。紫外-可见和红外光谱显示,在甲基纤维素(MC)凝胶中,蛋白质保持原始构象;在溶液pH3.0—10.0范围内,蛋白质的构象可逆地变化。原子力显微图像表明蛋白质与MC水凝胶之间存在较强的作用。研究了血红素蛋白质催化还原O2、H2O2和NO的机理。实验表明,还原O2和NO时,血红素蛋白质-MC修饰电极能重复使用,催化活性几乎不变;而催化H2O2时,催化活性下降较快,表明其反应历程有显的差异。稳定的蛋白质-MC修饰电极能定量测定H2O2和NO2^-。  相似文献   
64.
采用电沉积Pt在陶瓷膜的方法制得了一种新型的可用于醇类阳极氧化的陶瓷基底电极,采用在电沉积前用氧化钨的溶胶或硅钨酸或硅钼酸的溶液浸渍陶瓷膜的方法可将钨和钼添加到电极中.实验发现钨和钼的添加可以十分显著地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如对于甲醇的阳极氧化,添加硅钼酸的电极上的电流密度可达到187 mA/cm2,为相同条件下不含硅钼酸的电极的5倍多.对于乙醇的阳极氧化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65.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原位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研究了Pt电极表面不可逆吸附S原子的电化学特性以及Pt电极上S吸附原子对0.1mol^-1H2SO4溶液中甲酸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扫描电位的上限Eu≤O.70V(SCE)时,Sad可以稳定地吸附在Pt电极表面;通过控制电位扫描上限和扫描圈数剥离部份S可方便地得到Sad的不同覆盖度;Pt电极表面S吸附原子的氧化会消耗表面氧物种,抑制了甲酸的电氧化.本文从表面质量变化提供了吸附原了电催化作用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66.
应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原位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0.1mol.L^-1硫酸溶液中β—丙氨酸在Pt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0.1mol.L^-1硫酸溶液中氢脱附电位区间内电极表面质量的增加是由于水分子取代Had引起的,而双电层区的质量增加是由于水的吸附模式逐渐由氢端吸附转向氧端吸附所致,根据频率变化和电量数据,可进一步推算出酸性溶液中β—丙氨酸在Pt电极表面只发生弱吸附,水和β—丙氨酸阴离子都可以取代部分氢,吸附在电极表面,影响了电极表面质量的变化量,而吸附态β—丙氨酸在高电位氧化时会消耗Pt表面的氧。本文结果为认识β—丙氨酸在Pt电极表面过程提供定量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67.
黄原酸钾的电位滴定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以银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在丙酮一氨水介质中,用硝酸银电位滴定法测定黄原酸钾的含量,滴定终点敏锐,方法简便、准确,相对标准偏差低于0.50%(n=5)。  相似文献   
68.
经电化学活化后的玻璃碳电极可吸附溶液中的铅离子.吸附铅的循环伏安阳极峰电流值与溶液中铅离子浓度成一定的线性关系,在0.1-1.0μmol/L,线性系数为0.998,响应斜率为50.0A/(mol·L-1),检测下限小于0.01μmol/L.铅离子的吸附与静电反应及活化玻碳电极的微观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69.
研究用激光预处理Ni-Ti合金电极表面的条件以及对电极电化学性能影响的规律,并探讨了激光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激光处理后的电极应用于色氨酸的。灵敏度提高,稳定性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70.
本文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在裸银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在PH=7.0的KH2PO4-K2HPO4缓冲 溶液中,BSA在裸银电极上有一对淮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当扫描速度为20mV/s.BSA浓度为1.2*10^&-7mol/L时,峰电位分别为+0.20V和+0.05Vvs.S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