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05篇
  免费   411篇
  国内免费   456篇
系统科学   735篇
丛书文集   572篇
教育与普及   5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502篇
现状及发展   106篇
综合类   13433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75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305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288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236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446篇
  2014年   903篇
  2013年   846篇
  2012年   941篇
  2011年   1067篇
  2010年   1083篇
  2009年   1115篇
  2008年   1214篇
  2007年   1045篇
  2006年   817篇
  2005年   688篇
  2004年   610篇
  2003年   522篇
  2002年   414篇
  2001年   430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230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刘成 《科学之友》2007,(24):82-83
文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做大、做强、做优特色园区为目标,以实现高效、稳健、科学发展为前提,分析并提出了吕梁三泉焦化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92.
介绍了课堂生态观的理念,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两方面对化学课堂生态化进行分析,指出化学生态化教学对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3.
壮岱侬民族拥有同中有异的花婆神话。通过对它的分析,可以发现,中越文学的交流态势,实际上是建立在带有女性主义色彩的生态伦理缔结与交往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94.
王刚  王孟立  杨红许 《科技信息》2007,(25):261-261,277
本文通过对平顶山矿区采煤沉陷区的景观生态特征跟踪调查,对采煤沉陷区给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在认真总结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平顶山矿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相似文献   
95.
会议点击     
中国IT市场年会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2008中国IT市场年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以产业生态整合与商业模式创新为主题,回顾与总结了2007年IT市场的特点和走势,展望了2008年中国IT市场的机遇与发展,发布了358种不同细分技术市场年度研究报告。报告内容涵盖信息产业的计算机与外设、软件与IT服  相似文献   
96.
人类发现自身陷入一种境地,在那里似乎没有真正意义的途径使我们从围绕自身的技术型企业中解脱出来,所以我们需要创造一个走向生态纪元的社会。很多社团近期已经热心于进入一个生态社会并在一些领域采取行动,这些领域便是新故事、生物区域主义以及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97.
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和文明成果的集中体现场所,是人类社会文明和发达的象征,它是一个综合体,不仅人口集中,而且也是区域政治、经济、文教、科技的中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城市是人类追求的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98.
通过对建设五棵树开发区周边环境状况影响评价,指出影响环境因素。根据周边环境质量现状,给出建立综合治理污染措施及手段,并对开发区建设后的生态适宜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
城市生态河道建设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子,对于水网密布的浦东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生态河道”建设中,水的问题至关重要,如何更好的进行城市河道建设已成为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景观的重要因素。本文作者结合浦东新区的实际,对“生态河道”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探讨,望能引发大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0.
生态建筑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但面对世界范围内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漠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21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建筑的发展来说,必须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能生态发展模式,而生态建筑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生态建筑是中国城市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