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6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46篇
教育与普及   19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7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0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A 5.3 m lake core was drilled in Baahar Nuur Lake in the Ordos Plateau, and measurements of meangrain size, organic δ 13C (δ 13Corg), organic carbon content (TOC), C/N, carbonate content, carbonate δ 13C(δ 13Ccar) and δ 18O (δ 18Ocar) were conducted for retrieving the Holocene chronosequence of climaticchanges based on 15 AMS 14C dates. The record documented four major stages of climate change inthe Ordos Plateau: (IV) a cold and dry condition before ~7.65 14C ka BP; (III) a warm and humid stagebetween ~7.65 and ~5.40 ka BP; (II) a generally drier and cooler climate since ~5.40 ka BP with twohumid events occurring from ~4.70 to ~4.60 ka BP and from ~4.20 to ~3.70 ka BP, and (I) a dry climatecharacterized by complete desiccation of the lake after 3.70 ka BP. Stage III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three sub-stages: (IIIa) a warm and humid episode from ~7.65 to ~6.70 ka BP, (IIIb) a warm and relativelydry episode from ~6.70 to ~6.20 ka BP, and (IIIc) the magthermal and maghumid episode of the Holo-cene from ~6.20 to ~5.40 ka BP.  相似文献   
102.
A pollen record from Haiyuan section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Ningxia revealed a detailed history of vegetation variation and associated climate changes during the period from~13.0 to~7.0 14 C ka BP.A steppe landscape under a moderately dry(and probably cool)condition(~12.7-~12.1 14 C ka BP)was replaced by a coniferous forest dominating the landscape under a generally wet climate from~12.1 to ~11.01 4C ka BP.This generally wet period,corresponding to the European B?lling/All?rod period,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a cool and wet stage between~12.1 and~11.4 14 C ka BP,a mild and rela- tively dry stage between~11.4 and~11.2 14 C ka BP,and a mild and wet stage between~11.2 and~11.0 14 C ka BP.The coniferous forest-dominated landscape was then deteriorated into steppe landscape (~11.0-~10.6 14 C ka BP)and further into a desert steppe landscape from~10.6 to~9.8 14 C ka BP,being correspondent to the European Younger Dryas period.After a brief episode of a cool and wet climate (~9.8-~9.6 14 C ka BP),a relatively mild and dry condition prevailed during the early Holocene(~9.6- ~7.6 14 C ka BP)and then a warm and humid climate started the mid-Holocene(~7.6-~7.2 14 C ka BP).  相似文献   
103.
翅果油树花粉生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翅果油树花粉(乡宁种群17个样、翼城种群10个样)为实验材料,对贮藏在不同温度(室温20℃、4℃和-4℃)下翅果油树花粉的生活力进行了测定,并探索适合翅果油树花粉生活力测定的方法及条件.结果表明:(1)I-KI染色法适合于翅果油树花粉生活力的检验,而TTC染色法和醋酸洋红染色法不适合;(2)在室温20℃的条件下,乡宁和翼城翅果油树花粉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不同,10%蔗糖+0.1%硼酸适合乡宁翅果油树花粉生活力的测定,而15%蔗糖+0.1%硼酸适合于翼城翅果油树花粉生活力测定;(3)在相同的条件下,乡宁的翅果油树花粉生活力较翼城的好.  相似文献   
104.
以莫尔特尼李和泰安水杏为试材,对李、杏属间杂交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授粉后属间杂交组合的SOD活性均随着授粉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呈现波动性变化,不同组合之间存在差异,而对照的SOD活性的高峰出现时期均早于处理;属间杂交授粉组合的POD活性也呈波动性变化,但其酶活性高于对照,并且该酶活性高峰期也较对照提前;李×杏杂交组合授粉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一直处于缓慢的上升趋势,而反交组合在一个较大幅度的下降过程后才开始缓慢上升;属间杂交组合的MDA含量均随着授粉时间的延长,呈增加的趋势,而对照的MDA含量基本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些生化指标的变化可能与杂交不亲和性的存在以及花粉与柱头的识别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05.
不同地区银杏花粉黄酮和内酯含量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个不同地区百年左右的银杏雄树花粉为材料,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了银杏花粉中黄酮和内酯的含量.结果表明:银杏花粉主要含有以山奈素为母核的黄酮醇苷,以槲皮素和异鼠李素为母核的黄酮苷的含量相对较少,银杏花粉总黄酮含量平均为20.44 mg/g;还发现银杏花粉中的内酯成分为银杏内酯A,其含量平均在2.22 mg/g;不同地区间银杏花粉之间的黄酮和内酯含量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地区银杏花粉之间黄酮和内酯含量的差异与气候地理因子的相关性不显著.初步筛选出黄酮和内酯含量较高的重庆01、广德01、北京01、康县01等4个单株作为备选的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106.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三种牡丹不同品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报道了花粉形态特征和种闻差异,探讨了花粉形态特征在种间演化的分类学意义。结果表明,牡丹属牡丹组成熟花粉粒形态大小和外壁纹饰存在着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07.
为了研究湖泊水体年龄与水体中放射性同位素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运用数学物理方法给出了湖泊水体年龄展开为湖泊水体中放射性同位素浓度的函数表达式.在介绍年龄输运方程概念及其意义的基础上,以微分方程为分析工具,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和放射性衰变原理,利用微元法分别推导了湖泊水体的年龄输运方程和湖泊水体中放射性同位素浓度的变化规律,并给出了各自的解析解;在此两者的基础上给出了湖泊水体年龄与水体中放射性同位素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08.
2005年12月-2006年11月,对珠江广州河段及天河、流花公园内湖泊轮虫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经鉴定,共发现轮虫21属77种(包括亚种).其中湖泊的优势种分别为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微型多突轮虫(Liliferotrocha subtilis)、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和剪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 forficula),而广州河段则是微型多突轮虫(Liliferotrocha subtilis)、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和尾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udatus).轮虫数量的两次高峰分别出现在春末夏初和8月份.全年最高密度为5 494 ind./L(中大采样点,2005年12月),最低密度为117 ind./L(中大采样点,2006年7月).枯水期,轮虫密度较高,丰水期,轮虫密度较低.4个采样点轮虫年平均密度以天河采样点最高(1 260 ind./L),中大采样点次之(1 123 ind./L),黄埔采样点再次(737 ind./L),流花采样点最低(718 ind./L).径流量、盐度、温度是造成河口和湖泊轮虫密度以及种类组成区别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轮虫在河流和湖泊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9.
在游览过伏尔加河源头之后,是时候前往明尼苏达州探索神秘的密西西比河的源头了。隐藏在明尼苏达州大自然深处的伊塔斯加湖是密西西比河的源头。水势浩大的密西西比河诞生于美国北部明尼苏达州的伊塔斯加湖中。河源于1832年被发现。周围几块大石头排列在溪流两侧,在湖泊与河床之间形成了天然的界限,也标志着大河的诞生。因此,它的发源地很好辨认。此时溪水清澈的密西西比河是一条秀丽的小溪,河底沉淀着沙石。溪水优雅地在茂密的高草与野生兰科植物之间蜿蜒流淌着,随后在树林中  相似文献   
110.
王博 《科技资讯》2012,(3):141-141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养殖湖泊底泥对氨氮吸附的特征,并分析了底泥理化性质对氨氮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湖泊底泥对氨氮的吸附主要在前2个小时内完成,2小时以后吸附逐渐达到一个动态平衡;通过试验不同浓度氨氮下景观湖泊底泥对氨氮吸附的量,其最大吸附量在80%左右;氨氮的吸附量与底泥的pH成负相关关系,与底泥的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