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5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85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本文针对微生物教学现状,从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授课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进行多种方式教学;注重学科前沿,开创教学新领域;注重实践创新,培养创新性应用人才四个方面对农业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2.
罗丽 《科技信息》2011,(35):84-85
本文从实验准备、实验项目开设、实验中学生的问题、教师的问题等四方面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3.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内容琐碎繁杂,感性认识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低,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针对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等问题,从课程讲授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54.
为体现生物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新思路,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结果显示,通过提升教学团队的素质,辅助以丰富的教学手段;并通过科学制定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微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际效率和教学质量,开拓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了生物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将实验教学由知识技能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的教学改革的理念.  相似文献   
55.
《科技导报(北京)》2009,27(17):117-117
非齐型空间上Fefferman-Stein加权向量值极大不等式;一种结构动力特性修改新方法;In离子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管可见光催化活性的研究;一种确定管材本构参数的新方法及其应用;小麦TaCRC基因的克童及表达分析.  相似文献   
56.
张舟教授,1971年5月出生,现任职于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学科带头人.1993年毕业于沈阳药学院(现沈阳药科大学)制药系,获学士学位,专业为微生物制药;200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专业为微生物学,主要从事维生素C二步发酵中伴生菌的研究.  相似文献   
57.
学生学习质量能否得到保障,对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针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提出了在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中,建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意义和原则,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8.
根据高师微生物学课程特点,介绍了在教学中实施的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特色方案。  相似文献   
59.
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和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学生技能训练等的改革实践,转过窄的专业教育为素质教育,变注重灌输的模式为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表明,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方法的某新和教学手段的改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对后继课程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0.
魏屹东 《自然杂志》1999,21(3):170-173
本文对19世纪法国伟大的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的科学思想及科学方法进行了探讨,揭示出其科学思想从结晶学到发酵学,再到病原菌学和免疫学是一个逻辑地推进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其科学方法是实现其思想的有力工具.而他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结合,构成了他整个科学成就的内核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