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34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何勇  秦大河  任贾文  李凤霞 《科学通报》2002,47(12):943-945
对黄土高原西部地区甘肃临夏塬堡剖面的末次间冰期古土壤有机质碳同位素分析发现,该地区在末次间冰期经历了5次夏季风增强事件,这些事件在古土壤地层、孢粉记录、磁化率以及古土壤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上都有相应的反映。当夏季风增强时,有机质的δ^13C值和磁化率都相应增大。由于夏季风的增强引起当时地表植被类型发生变化,导致古土壤中有机质δ^13C值发生变化,故古土壤中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是记录夏季风变化的良好指标。在这5次夏季风增强事件当中,第1,2,5次夏季风是以较平滑的方式到达其极盛期的,而第3,4次则是在到达极盛期之前经历了一个较小的寒冷事件。这5个夏季风增强事件的形成机制并非都是一样的,这说明了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系统各种因素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2.
自1954年发现“丁村组”化石至今,“丁村组”的年代长期存在很大争论。作者通过对S5以来临汾盆地地貌和沉积环境演化过程的研究,揭示出“丁村组”的堆积是在S1早期的一次区域构造抬升引起盆地湖退后才开始发生的,时间距今大约13万年。结合上覆“丁村组”的黄土古土壤分析,发现其堆积结束于距今约5.3万年。“丁村组”的堆积与气下S1古土壤的发育和L1黄土下半段的堆积几乎的同期的。  相似文献   
53.
陕西洛川黄土中Mn~(2 )的电子顺磁共振特征与古季风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黄土-古土壤序列蕴藏着丰富的古气候变化信息。近几年的研究揭示出其中磁化率变化是较好的指示东亚夏季风演化的标志,可与深海沉积物氧同位素组成变化进行对比,为重建东亚古气候空间格局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数据。然而,由于人们对磁化率的成因和气候意义的理解仍在深化,因此,从黄土和古土壤序列中继续寻找比较确切的和更为敏感的古气候代用指标仍是当前黄土与古环境研究中的一项基本任务。电子顺磁共振(EPR)方法对于揭示天然体系中过渡族金属阳离子如Fe~(3 ),Mn~(2 ),V~(4 )等的分布特征具有独特的功效,并被成功地用于研究成壤和化学风化过程。本文通过分析陕西洛川黄土和古土壤中Mn~(2 )的电子顺磁共振谱发现,黄土中Mn~(2 )的EPR信号可能是一种对东亚夏季风变化响应比较敏感的气候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54.
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记录了过去2.4Ma地质和气候事件的演化历史,总结这方面研究的最新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应重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5.
东北泥炭和沙地古土壤发育的对比与全新世干燥度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取生 《科学通报》1993,38(12):1109-1109
东北地区东部沼泽地广泛发育了泥炭,西部沙地广泛发育了古土壤,成为本区古环境研究的重要渠道.由于它们都是气候变湿环境下的产物,因此将其发育环境与形成时代进行对比研究,对于统一东北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分期、恢复各时期的直气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灞河阶地黄土—古土壤系列及其年代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57.
本文对黄河中游地区古土壤分布特征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该区有过约50决温湿到干冷的古气候波动,形成了约50层古土壤,并将其划分为5个古土壤组合带。  相似文献   
58.
黄土碳酸盐Sr同位素组成与原生和次生碳酸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为了找到一种方法把黄土中原生和次生碳酸盐有效地区别开来,对陕西洛川黄土-古土壤剖面中不同形态的土壤碳酸盐进行了Sr同位素和部分微量元素的研究。结果表明黄土中原生碳酸盐以高Sr含量和低^87Sr/^86Sr比值为特点,次生碳酸盐以低Sr含量和高^87Sr/^86Sr比值为标志。利用黄土碳酸盐的Sr同位素组成和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综合区别其原生和次生碳酸盐比例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地球化学方法。该方法对于进一不  相似文献   
59.
甘肃临夏北塬黄土剖面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5万年以来甘肃临夏北塬黄土剖面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表明,该剖面黄土地层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与黄土高原其它地区基本相同。对其中古土壤层氧化物迁移特征的分析表明,元素迁移能力按下列顺序排列:Ca^2+〉Mg^2+〉Fe^3+K^+〉Na^+〉^+〉Si^4+〉Fe^2+〉Al^3+。Ca元素及化合物CaCO3是黄土、古土壤中的最活跃的组分,可作为反映地球化学特征的标型组分。标型化合物CaCO3分  相似文献   
60.
城市降尘磁性特征对比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降尘中亚铁磁性矿物的浓度较高,且以MD颗粒的磁铁矿为主,反铁磁性矿物和顺磁性矿物浓度低.花岗岩中亚铁磁性矿物(MD颗粒的磁铁矿)和反铁磁性矿物的浓度高,顺磁性颗粒浓度低.黄土中磁性矿物包括磁铁矿、磁赤铁矿和赤铁矿,且浓度低,顺磁性矿物浓度相对较高.古土壤中磁性矿物浓度稍高于黄土样品,晶体粒径细,SP颗粒含量高.研究表明城市降尘具有独特的磁学特征,环境磁学可以通过磁性矿物浓度、种类以及磁晶粒度定性和半定量地指示城市降尘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