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68篇
系统科学   13篇
丛书文集   28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1709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本文以数学研究为基础,系统研究综述有机物光氧化反应的重要基础理论─烯烃与单重态氧(1△g态1O2)的“ene”反应,论述它的典型反应、反应特性、反应机理及其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2.
20世纪60年代,具有酱香型白酒窖底香气的己酸乙酯从茅台酒中被成功分离鉴定,标志着我国白酒风味物质研究的开端。近年来,随着分离技术和鉴定技术的发展,白酒香气物质的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白酒香气物质研究现状、新动态、新发现、新技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讨论,提出了白酒风味物质研究的方法学,论述了白酒香气总体研究思路应包含香气物质提取、香气物质分离、活性香气化合物发现、重要活性香气化合物确认等4个部分的观点;并对香气萃取浓缩分析和Osme等方法在白酒闻香技术中的应用,直接进样和液液萃取等方法在白酒香气成分定量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价;对白酒香气重组与缺失技术进行了专门整理;最后,指出酒类香气物质未来研究发展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993.
基于现有油、气、水勘探成果及储层、断裂资料,利用常规测井、地震、地化及数理统计等多种方法,对塔中隆起奥陶系油气分布及成藏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奥陶系储层以礁滩沉积为基础,发育大量溶蚀孔洞及裂缝,控制了油气相对高孔渗富集。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越大,与围岩之间的毛细管力差就越大,含油气概率越大、含油饱和度越高,存在油气富集的临界毛细管力(2.5 MPa)。奥陶系油源断裂交汇处为油气优先充注点,控制了油气的近源富集。距离充注点越远,油气充注强度越小,油气产能越低,油气地球化学性质规律性变化,存在油气富集的临界距离(距充注点20 km)。在储层和油源断裂联合控制下,塔中隆起奥陶系油气富集呈"近充注点-相对高孔"的地质模式,于充注点近端的高孔渗储层内优先成藏。  相似文献   
994.
本文考虑在维持太阳池稳定性的基础上,提出建立自平衡体系的设想和全饱和型太阳池模型,并讨论其自平衡机制以及对材料性质的要求。同时还考虑饱和盐水溶液的潜热蓄热性能,提出利用溶解吸热的设想,并阐述其可能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目前国内针对燕山运动期中生代侵入的花岗岩潜山油气如何成藏且成藏规模之大的研究非常匮乏。该文主要采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指纹化石对比及油气盆地模拟等方法,对渤海海域蓬莱9-1构造花岗岩潜山的储层特征、油源对比及成藏条件进行了详细剖析,恢复了渤海蓬莱9-1构造花岗岩古潜山大型油气田的成藏过程,并建立成藏模式。根据花岗岩风化壳的风化程度,自上而下分为:砂-砾质风化带、裂缝带与基岩带,主要储集空间为溶蚀孔隙与微裂缝,风化壳储层发育厚度几十米,甚至达200多米。古潜山油源来自渤东南洼沙三段、沙一段或东营组烃源岩。储层发育区主要分布于风化壳的高部位,新近系馆陶组是潜山油藏有利的封堵层。古潜山油藏具有“下生上储顶盖的新生古储式组合”和“高压驱烃、断层不整合输导、油气仓储式成藏”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6.
根据孢粉相研究方法,在明确有机碎屑组成的基础上,对乌石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烃源岩的有机质来源、形成环境进行研究,并对烃源岩生烃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流沙港组烃源岩形成于具有一定矿化度的微咸水湖至半咸水湖,流二段底部和顶部油页岩层段对应着湖泊发育的鼎盛时期;从流三段到流一段生源特征在垂向上表现为从混源到水生生物为主,再到混源,最后变为以陆相高等植物有机质为主;流沙港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受无定形有机质的含量影响最大,流二段尤其是其上下两套油页岩段无定形有机质含量最高,生烃潜力最大,流三段次之,流一段生烃潜力最差。  相似文献   
997.
饱和多孔介质流-固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和潜在的应用前景.研究了含衬砌的无限长粘弹性饱和多孔介质中圆柱孔洞的瞬态响应问题,相关结论可用于饱和土隧道分析、核废料等污染物处置、地热资源开发等基础工程设计.首先,基于多孔介质混合物理论,建立了耦合系统动力学分析的控制方程、边界条件、连接条件和初始条件.其次,采用微分求积单元法和2阶向后差分格式分别在空间和时间域内离散了系统的控制方程.最后,利用Newton-Raphson迭代方法在初始条件下求得了系统的数值解,分析了耦合系统的瞬态响应,并考察了参数的影响,同时也验证了数值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8.
本实验利用陆英全草为研究对象,采用甲醇超声法和乙醇回流法对陆英干燥全草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并将提取物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的萃取物组分。通过比较粗提物和萃取相的抑菌活性初步确定陆英的抗菌有效部位。结果显示乙醇回流法的提取率较高,但甲醇超声法提取物活性更好。其中甲醇超声法石油醚萃取物活性最优,对大多数G+及其耐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达0.625~5.0 mg/mL。本研究初步确定甲醇超声法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是陆英的抗菌作用有效部位,这为陆英的药用开发,尤其是其抗菌领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中亚地区费尔干纳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中亚地区费尔干纳盆地的地层、沉积和石油地质特征等进行了综合研究.该盆地的烃源岩为下第三系、上白垩统和中下侏罗统的海相与湖相泥岩、页岩和泥灰岩,有四套含油气层系,主要油气储集层为下第三系的滨浅海相和三角洲相砂岩和碳酸盐岩,多套泥岩、膏岩和泥灰岩为区域性和局部盖层,油气主要运移期和聚集期发生在早上新世,油气圈闭和油气田(藏)主要有构造型、构造-地层复合型和地层型等3种,目前油气主要分布在南部边缘构造带的两个含油气区.全盆地最大的油气田--明布拉克油气田的发现,使盆地油气潜力评价价值更高,可为整个中亚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王传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3):8844-8848,8865
油藏井间连通性是进行油藏评价的重要内容,是编制实施提高采收率方案的基础性工作。冀东油田高13断块属于低渗透油藏,油藏条件和流体性质都比较适宜注烃气混相驱。为了先期评价油藏连通性和非均质状况,提出了一种利用注烃气混相驱来判断低渗透油藏井间连通性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基础理论扎实,计算步骤简单,并通过生产井动液面与注采波动数据进行了结果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比较准确有效地评价区块井间连通性,客观反映了油藏非均质性,为后期的注烃气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方案制定、实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