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31.
以《莆田县志》及福建省志中的孝友传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内容进行疏理,讨论孝友传所反映的基本特征,并对孝行进行解读,探讨内容背后所蕴含的政治、社会和编撰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32.
《申报·自由谈》是中国近现代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文艺副刊。况周颐晚年移居上海,卖文为生,积极挥墨于报刊这种新型媒体,在其生命的最后三年(1924-1926)里,他于《申报.自由谈》上发表词作30余首。这些词作以题画、咏物、酬赠为主,亦庄亦谐,艺术精湛,雅俗共赏,体现出况周颐词的最后辉煌与深远影响。况周颐逝世之后,《申报·自由谈》刊载《况蕙风先生外传》、《况蕙风遗稿》以志纪念,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况周颐及当时的世风人情,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33.
For more than three decades, there has been significant debate about the relation between Feyerabend and Popper. The discussion has been nurtured and complicated by the rift that opened up between the two and by the later Feyerabend's controversial portrayal of his earlier self. The first part of the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accounts of the relation that have been proposed over the years, disentangles the problems they deal with, and analyses the evidence supporting their conclusions as well as the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used to process that evidence. Rather than advancing a further speculative account of the relation based on Feyerabend's philosophical work or autobiographical recollections,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per strives to clarify the problems at issue by making use of a wider range of evidence. It outlines a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 context within which Feyerabend's intellectual trajectory developed, putting a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 perceived intellectual identity of Feyerabend, Feyerabend's own intellectual self-concept, and the peculiar features of the evolving Popperian research group.  相似文献   
34.
张学龙君撰《凯丰传》,以纪实笔法成功记述了一生都与毛泽东等老一辈并肩奋斗而"呐喊"的杰出理论宣传家凯丰。同时也真实、精到、深刻、匠心独具地刻画了老族长何庆泉的义薄云天的"呐喊"。老族长原型何啟绶历晚清(五品武官)、民国(族长)到新中国(公民)三朝,为培育凯丰跻身国家领导人之成才奠定了基础。《凯丰传》之作是作者秉乎司马迁史传笔法为小人物融入党史人物大传的一个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35.
李昉行年考     
北宋著名学者、重臣李昉生平事迹未见有专文考证,笔者据《宋史》本传及相关文献资料,考证其家世、事迹、著述等方面的情况,希望为进一步研究李氏者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36.
20世纪90年代之后登上华美文坛的新人新作基本上没有受到华美文学研究者的注意。对这些新作中的非虚构作品(包括纪实文学)概略地加以述评,以期引起同行对这些新人新作的关注,使华美文学的研究领域能够得到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37.
《圣经·旧约》是一部宗教性典籍,同时也可以从文学、历史、民族学等多重角度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如果从传记角度看《旧约》,会发现《旧约》的每一卷几乎都是一部有关犹太族历史人物的传记,记录了犹太人祖先、历史英雄的生平故事,并将他们的生平与犹太人的历史发展结合起来。因此,《旧约》并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神"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的书。  相似文献   
38.
张岱评价人物标举"真气"和"深情",他的人物传记为明清之际的士人和艺人绘影传神,表达人格平等和精神自由及生活艺术化等文化理念.张岱的人物传记呈现"写意"倾向,对现当代散文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9.
论王国维的西方文学家传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 0世纪初期 ,王国维在其主编的《教育世界》杂志上最早向中国读者介绍了一批西方的重要文学家 ,包括莎士比亚、培根、拜伦、斯蒂文森、歌德、席勒、黑贝尔、列夫·托尔斯泰。这些传记材料因其很少有人提及 ,并蕴含着王氏相当丰富的美学思想 ,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和开拓性的学术价值。本文着重把这批传记材料 ,以各个作家为单位 ,分别放在早期中外文学关系史上 ,以确立其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40.
史传文体是古代,尤其是南北朝文体中一种重要文体,其渊源有自,章法可循。古人重史,源于人们对史学性质、史传体例和史传撰述的认识。其中,他们又将科学地合理地建构史传体例作为撰述的重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和实践。体例确定之后,写什么,怎么写,随即进入实际撰述阶段,其成败得失,由史家的史识、史笔、史才所决定。南朝现存的范晔《后汉书》、沈约《宋书》、萧子显《齐书》,便是严依这一撰述规律而被历史保存下来的典范之作。它们既是后人研究后汉、宋、齐历史的重要资料,又是探讨研究南朝史传文体的重要范本。其撰述成功,再现了南朝史传文体蓬勃兴起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