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8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1.
采用穆斯堡尔谱学方法分析不同粒径的煤粉在微波辐照下各煤样中黄铁矿向磁黄铁矿转变的效果,结果表明颗粒粒径越小,在微波照射下黄铁矿向磁黄铁矿转化的程度就越高,粒径最小的煤样黄铁矿几乎完全转化,煤样中黄铁矿向磁黄铁矿的高转经率为利用强磁场脱硫提供了前期条件。  相似文献   
62.
本文介绍用硫酸溶解黄铁矿烧渣中的金属氧化物,用铁刨花还原Cu,真空浓缩析出Fe2(SO4)3以用来制备高效静水剂(聚合硫酸铁),残渣中的金用氰化法回收,从而为黄铁矿烧渣的综合利用创造了一种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63.
The Maoling gold deposit, one of the large gold deposits in eastern Liaoning Province, NE China, is an arsenopyrite-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 with a resource of approximately 25 t Au and an average Au grade of 3.2 g/t. Six arsenopyrites closely related to Au mineralization of the Maoling gold deposit are dated by Re-Os technique and define a Re-Os isochron with an age of 2316±140 Ma,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deposit was formed in the Paleoproterozoic era rather than in the Indosinian period as some early researchers suggested. High initial ^187Os/^188Os ratio of 1.32±0.48 indicates a crustal derivation of the ore-forming material of the deposit, which may be derived from rocks of the Gaixian formation of the Liaohe Group. Furthermore,the result also implies that the age of the Gaixian Formation in the Maoling district is older than 2316±140 Ma.  相似文献   
64.
Introduction Pyrrhotite(Fe,Ni)1?xS and pentlandite(Fe,Ni)9S8areimportant constituents of primary nickel sulfide oredeposits.Pentlandite is invariably associated with pyr-rhotite.At high temperatures(above610℃)(Fe,Ni)1?xS has the NiAs structure and is kno…  相似文献   
65.
针对一种贫铁复杂类型的硫铁矿烧渣,采用交变磁选-化学浸泡方法处理,获得铁质量分数达61.4%、铁回收率达58.4%、具有较低杂质含量的精矿,可以用于高炉炼铁掺烧原料,分选后的尾矿可作为水泥配料,同时回收Zn,Pb等有价元素。  相似文献   
66.
超声处理后Ca^++在黄铁矿表面作用的XP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光电子能谱(XP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分析煤系黄铁矿添加CaO并经超声处理后,Ca^ 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特性,证明Ca^ 在黄铁矿表面是主要抑制因素,超声处理可以强化CaO对煤系黄铁矿的抑制。  相似文献   
67.
共铁矿低碱介质高效有机抑制剂的选择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考察了几种有机药剂CMC、单宁酸、EDTA1、腐殖酸钠对黄铁矿与黄铜矿浮选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这些药剂对黄铜矿的浮选行为影响不大,但对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各不相同,EDTA对黄铁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CMC和要酸对黄铁矿的抑制作用与矿浆pH值有关;腐殖酸钠在较宽的pH值范围表现出对黄铁矿优异的抑制性能。对腐殖酸钠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当矿浆中有Ca^2 存在时,可强化腐酸钠对黄铁矿的抑制作用,而不影响黄铜矿的可浮性。并从矿物接触角与矿表黄药吸附量的变化角度分析了黄铁矿受抑制的机理。  相似文献   
68.
不同能源物质对At.f菌浸出低品位铜尾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LD-1菌株(At.f LD-1)为研究对象,研究硫酸亚铁、硫代硫酸钠和黄铁矿3种能源物质对At.f LD-1菌株浸出低品位铜尾矿浸出体系及铜浸出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t.f LD-1菌株浸出铜尾矿初期加入适量的硫酸亚铁、硫代硫酸钠、黄铁矿均能提高铜的浸出效率,其中以硫代硫酸钠的效果最为显著;初始加入二价铁质量浓度为5 g/L时浸出效果较好,46d铜浸出率达35.00%,与不加硫酸亚铁的相比提高13.63%;硫代硫酸钠中S质量浓度为1 g/L时浸铜效果最好,46d铜的浸出率达到38.10%,与不加硫代硫酸钠的相比提高23.70%;加入黄铁矿对提高铜浸出率也能起到促进作用,浸出46d后铜浸出率达34.17%,与不加黄铁矿时相比提高11.00%.  相似文献   
69.
运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黄铁矿、白铁矿和磁黄铁矿晶体的Mulliken布居、电荷密度、差分电荷密度及前线轨道,并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黄铁矿和白铁矿晶体的铁原子带负电,硫原子带正电,铁-硫键之间主要以共价性为主,另外,黄铁矿硫-硫键之间...  相似文献   
70.
宋世明  胡凯  温汉捷  张羽旭  李贶  樊海峰 《科学通报》2011,56(17):1378-1385
报道了粤西大降坪黄铁矿矿床的Mo同位素组成, 其Ⅲ号矿体的δ97/95Mo变化范围较小, 为-0.02‰~0.29‰, 平均为0.18‰ (n=3); Ⅳ号矿体的δ97/95Mo变化范围大, 为-0.70‰~0.62‰ (n=8), 尤其是主矿层处的5个样品均以富集轻同位素为特征. Ⅲ号矿体与Ⅳ号矿体明显不同的Mo同位素组成可能反映了两个矿体形成于不同的成矿环境, 并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后期热液改造和叠加作用. Ⅲ号矿体可能形成于一种开放的生物作用较强烈的缺氧环境, 而Ⅳ号矿体形成于一种封闭或半封闭的弱氧化的局限环境. Ⅳ号矿体主成矿层位的δ97/95Mo整体偏负且具有随成矿层位的升高而增大的特点, 反映了在局限环境条件下Mo同位素的分馏不同于海洋开放环境, 可能存在Mo的动力学分馏效应. Ⅳ号矿体Mo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大于Ⅲ号矿体, 还可能反映该矿体海底喷流沉积形成后, 受到了较强的后期热液改造和叠加作用. 因此, Mo同位素可以作为一种指示成矿流体以及成矿环境的有效示踪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