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3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8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飞向冥王星     
冥王星是太阳系十大行星之一,距太阳最远,约48亿km。由于它很少受阳光照射,阴森寒冷,使人觉得神秘而恐怖。中国古代神话将世界分为阳界和冥界,主宰阳界的是皇帝,主宰冥界的是“阎王”,而主宰阴阳的则是“玉皇大帝”。即使现在,相信冥界存在的还大有人在,他们每年都要为死去的亲人焚烧大量纸钱。重庆丰都有个“鬼城”,那是人们根据古代神话加上自己的想象建造的。  相似文献   
82.
人身体最下端的部位——“足”在神话思维中与生命形式,与人类对神形象的描绘以及生殖等方面的问题紧密相关,一直影响至今,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自知的存在。N级神话编码理论作为一种具有丰厚性和实用性的理论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解开“足一.神”的符码之网。  相似文献   
83.
陨铁从空中降落,被初民理解为天神恩赐人间的圣物。金属起源于天界的神话观在铁器时代成为支配性的意识形态。通过考察欧亚非三大洲数十个民族或族群的铁器、铁匠神话及相关成年仪式、秘密社会,阐明由人类文明催生的一种物质(铁)生产在人类精神领域引起的巨大回响:由铁的冶炼铸造为原型的创世神话和重铸世界秩序神话;铁匠之祖来自天国的信仰;铁匠与至上神的关系;铁匠与巫师、萨满、酋长、医者、歌手、诗人、国王的身份混同关系。通过铁这种特殊物质的叙事,从一个侧面梳理出神话在人类文化编码中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84.
白朗是20世纪30年代东北作家群中小说创作成就较高的女作家。对白朗短篇小说创作的结构和语言进行了分析,认为白朗擅长运用中国传统叙事和西方心理展示相融合的小说结构,语言直白、粗犷、明快,表现出浓烈的东北文学创作的美学特质和意蕴,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85.
本文对苗族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作专门的探讨,认为苗族先民无论是对自然本身,还是在天人关系问题上都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86.
运用神话原型批评方法解读当代作家王新军的新作《八个家》,以此来审视和探究当下文学创作的最新进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代文学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87.
诗性思维理论与中国诗学精神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提出了与原始思维和野性思维相对应的诗性思维概念,阐明了诗性思维的内涵和特质,认为中华文化精神的根基在于中华民族独特的诗性思维结构及其运作模式。中国诗歌文化异常繁荣的原因在于中国各民族发达的诗性智慧和诗性思维  相似文献   
88.
小说《典仪》通过融入大量印第安口头传说与民间故事对主人公塔尤的身份进行神话归域。具体功能体现为三方面:首先是对塔尤的身份进行集体化归域,意在表明他的疾病只是处于困境中的印第安文化的表征;其次是对他的身份进行生态归域,彰显印第安人主张宇宙万物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最后是对他的身份进行女性精神气质归域,弘扬一种以伙伴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89.
邓晓洁 《科技资讯》2008,(33):215-215
本文通过对神话理论演化的历史以及本质进行阐述分析,并通过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深入剖析,揭示出其在象征意象、叙事结构、人物形象上与伊甸园神话的密切联系,探索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潜存的神话原型。  相似文献   
90.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周恩来在武汉、重庆、上海等地,多次参加鲁迅逝世和郭沫若诞辰的纪念活动,同时结合当时的革命任务和形势特点,发表重要演说和文章,对鲁迅与郭沫若的思想和精神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科学的评价,认为二位伟人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革命战友,“各人自有千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