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系统科学   18篇
丛书文集   181篇
教育与普及   22篇
理论与方法论   49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56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336篇
  2008年   414篇
  2007年   556篇
  2006年   412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4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99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提出“五个统筹”的目标和任务。这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是其核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本文力图从以人为本发展观的要求着手深入分析河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差距。进而提出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93.
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理论界把重点倾斜在对毛泽东哲学、军事和农民问题上。其实在毛泽东博大精深的理论宝库中,其商品经济思想相当完善,对此进行研究,对于我们全面、系统地把握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4.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最终且标是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中央与地方间的财政关系。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在这个方面已探索和总结出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考察和借鉴他们处理政府问财政关系的特点,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5.
马克思、恩格斯在经济理论研究和探索的许多著作中,考察和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管理的运动规律,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观点,为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理论体系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仅就此作一初步探索。 一、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必然性和管理权威性 第一,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是社会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马克思认为,经济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共同从事经济活动的必然产物。无论什么社  相似文献   
996.
<正>爱国主义是一种把关心和维护祖国利益,推动祖国社会进步作为自己最高职责的思想观点和行为准则.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人生的重要道德规范.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最基本的国民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永恒主题.作为一种历史范畴,爱国主义在各个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我们今天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要教育人们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我们民族的振兴.为把伟大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是由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决定的.一方面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社会上还存在着资本主义的腐朽价值观念和颓废的生活方式,极容易腐蚀爱国主义意识薄弱者,甚而影响到全国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的道德人格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关系到他们是否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两课”教学应采取相应的工作对策来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