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羊草群落中,未经火烧的部分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平均每平方米中有16-20种植物,占整个群落组成(38-47种)的42%左右,同时,生物量、个体数量和群落学作用在各个物种间的分配也都达到了一种相对和谐的水平,反映出天然羊草群落具有较高的均匀度,由于火生态因子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状态,致使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发生一定的变化,一次火烧以后,在短时  相似文献   
72.
郑408块火烧油层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准确认识郑408块先导试验区的火驱动态,并深入研究敏感性稠油油藏火烧驱油机理,研制了新型一维火烧驱油物理模拟实验装置。采用郑408块地层岩心和地层原油进行了室内火烧油层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郑408块油藏点火温度为365~375℃,火烧前缘推进速度与注气强度呈正相关,在充分注气燃烧条件下,地层不会出现结焦现象;火烧之后岩石矿物组分改变有利于储层渗透性能的改善,但变化不大。实验证据显示,在燃烧带前缘存在高含油饱和度带,在该区域压降较其他区域集中。  相似文献   
73.
火烧油层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很多 ,但在油藏条件一定的情况下 ,可通过分析开发参数的敏感性并设计其合理值来提高火驱的经济效益。以乐安油田火烧试验区为例 ,在注蒸汽热采历史拟合及蒸汽驱预测的基础上 ,利用工程计算及数值模拟方法 ,研究了射孔层位、射开厚度、注气速度、燃烧方式、转湿烧时机、湿烧水气比等参数对火烧效果的影响 ,分析了火烧前缘推进速度 ,优选了开发参数。结果表明 ,底层射孔可减轻火线超覆 ,射开厚度大可提高地层吸气能力。由空气油比和采收率来确定分阶段变速率注气开采效果较好 ,最大注气速度为 80 0 0 0m3 /d。湿式燃烧能提高采收率 ,降低空气油比 ,其合理的转湿时机为燃烧距离达到 2 5 % ,水气比为 2 .0kg/m3 。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吻合较好 ,为火驱试验的现场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4.
火烧油层的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维燃烧管室内模拟实验装置平台上分别对火烧油层热力采油过程的干式向前和湿式向前燃烧工艺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在这两种工艺条件下油样的燃烧特性参数 (燃料消耗量、视氢碳原子比和空气需要量等 )、燃烧前缘推进速度和原油采收率等 ,计算了空气 /原油比、氧气利用率等指标。将两种工艺结果进行对比 ,研究了注入水和空气的体积比 (WAR)对火烧油层性能的影响 ,确定了合适的注水时机与WAR值。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湿式向前燃烧法能够有效地回收留在已燃区的热量 ,提高燃烧反应生成热量的利用率。湿式燃烧工艺能显著地降低燃料消耗量与空气需要量 ,加快了燃烧前缘推进速度 ,提高了采收率。湿式燃烧的水与空气的比例不应小于 0 .0 0 3m3 /m3 。湿式燃烧的注水时机选择在稳定燃烧建立后、燃烧前缘推进到燃烧管长的 2 5 %左右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5.
通过对火烧屿的地质、地貌、土壤和生物等旅游景观资源的野外考察和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岛上旅游资源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76.
钢-木组合结构在火灾中的热响应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出了一种可用于求解钢 -木组合结构温度场分布的二维轴对称火烧热响应模型 ,在该模型的有限元数值模拟中 ,对影响热响应的各种因素 :材料热物性的温度相关性 ,水蒸汽汽化潜热的处理 ,边界条件的非线性 (热辐射 ) ;木材热解、炭化吸热以及火焰温度随时间的不断变化等均进行了有效处理。试验测试结果表明 ,所给出的计算方法可为相应结构的防火性能计算及其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野火及各种人为原因导致的火烧事件是生物圈常见的扰动方式,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土壤生物群落的组成及结构.本研究采用野外控制实验方法,研究域控火烧对中国北方弃耕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及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域控火烧显著增加了土壤线虫的多度和物种丰富度,这种正效应与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土壤pH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域控火烧显著提高了群落中植食性线虫的比例,显著降低了食真菌性线虫比例.以上实验结果表明,低强度火烧可通过资源与环境两种途径间接作用于土壤线虫群落,促进群落向更丰富和更多样转变.  相似文献   
78.
火烧油层是一种重要的热力采油技术,又称"火驱",其工艺的复杂性要求更多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在火烧油层技术最常见的工艺参数中,注气压力是最具解决价值的参数难题之一。为考察注气压力对火驱燃烧过程的影响,在火驱效果最大化的前提下节省压力成本,利用燃烧管试验研究了不同注气压力对室内模拟燃烧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压力的提高有助于火驱前缘的推进,但过高的压力带来燃烧不稳定弊端,实验室火驱研究优化压力为0.8 MPa。  相似文献   
79.
火烧油层的注气加热过程中,需要根据点火需求优化注气参数。考虑了空气在井筒、油层的流动及换热过程,包括空气进入油层的混合过程、水蒸发进入空气和湿空气降温后凝结为水的组分及相态变化、油层之间的导热过程,建立了相应的瞬态模型,提出了基于龙格库塔法的求解方法。利用该模型及求解方法进行了模拟注气验证,并用于油田的实际火烧油层点火过程的监测系统。研究表明:点火过程中加热带扩展速度非常有限(6 d 后加热带半径仍小于0.6 m),并且受油层中含水率影响较大,加热带温度主要受电加热器功率和注气速度影响,受注气时间长短影响较小。点火过程中应保持电加热器功率和注气速度稳定。  相似文献   
80.
1860年10月18日至19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应当用浓重黑色加以标记的日子。隶属英国远征军第一师的第60来复枪团、第15旁遮普步兵团,连同骑兵旅在约翰·米启尔将军的指挥下,开进了两周前惨遭洗劫的圆明园。米启尔在位于正大光明殿的指挥所向部下一一制订了应予焚毁的建筑物名单,命令下达后,英军士兵成群结队,分成小组,手持火把奔向各处纵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