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7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调查甘肃省舟曲县和迭部县引水式电站影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了引水式电站减水河段的第二生态系统恢复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42.
三峡工程蓄水后荆江沙质河段河床演变及对航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三峡工程蓄水以来荆江沙质河段不同类型河床的演变特性,预测计算了水库下游河床冲刷过程,进而探讨了河床演变趋势及其对航道的影响.资料分析表明,蓄水初期,上荆江深泓下切明显,但分汊放宽段航深不足问题突出;下荆江深泓冲淤相间,长顺直(微弯)河段的深槽过渡段下移,弯道进口处水流较分散,致使航槽不稳定.基于数学模型计算结果预测,蓄水5—10年,太平口—藕池口河段发生强烈冲刷,分汊放宽段中枯水河槽更宽浅,致使航道条件恶化,而且,支汊发展会影响主汊的通航条件;藕池口以下处于冲刷初期,过渡段浅滩碍航与否主要与退水过程有关,但弯道发展将使航槽位置发生变动.蓄水15—20年,藕池口以上冲刷基本完成,上荆江微弯分汊河型趋于稳定;藕池口以下发生强烈冲刷,过渡段浅滩高程降低,有利于航深的增加,弯道可能出现局部撇弯,致使航槽移位.  相似文献   
43.
四川几个水电站影响区的鱼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四川境内几个水电站影响区河段的鱼类种群及其相对数量。其中电站脱水河段、电站库区尾水区河段鱼类数量稀少,已无渔业意义;库区或尾水区与天然河道相连区河段,鱼类种类数量较丰富,有一定渔业意义。还比较了岷江上游支流杂谷脑河的甘堡、理县引水式电站间留有长约15km左右的天然河道,其脱水河段鱼类显著减少;但库区及尾水区与天然河道相连的区河段鱼类种类数量仍较丰富。设计修建梯级水电站应采取甘堡、理县电站的开发形式,能保护水域环境、水生生物和鱼类多样性,少受影响。  相似文献   
44.
北江下游北江大堤河段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北江大堤河段的来水来沙变化的基础上,对该河段1965、1970、1975、1987、1990及1999年实测河道地形进行分析计算,结合该河段石角、大塘、芒苞、三水及马口等站水位-流量关系变化,综合分析该河段的河床演变规律,河床演变的速度及各河段的冲淤变化等。  相似文献   
45.
根据1954-2004年城陵矾(七里山)站(以下简称城陵矶站)和螺山两站51年的水沙资料,分析研究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前后,长江城螺河段的水沙变化趋势;结果发现从荆江以及洞庭湖汇入该河段的水量无明显变化,但输沙率和含沙量呈逐年减小的趋势,尤其是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这种变化更为显著.三峡水库蓄水运行以前,该河段年径流量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年输沙量呈逐年减小的趋势;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该河段年输沙量减小的幅度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46.
47.
以相同面积的河段生态系统为对象,结合运用生态经济学方法和地理信息处理手段,对比研究了澜沧江和元江河段1985~2000年土地利用及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两河段林地面积均有减少,澜沧江河段林地主要转化为旱田,转化率为56.0%,元江河段林地主要转化为居住用地,转化率为42.5%,澜沧江河段各地类面积变化量和变化率均远高于元江河段;澜沧江河段生态服务总价值减少,变化率为15.3%,元江河段生态服务总价值增加,变化率为0.6%.排除自然因素的影响,引起澜沧江和元江河段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人为驱动力分别是水电开发和农业活动,其中漫湾水电开发对澜沧江河段生态服务价值损失的影响率为93%,农业活动对元江河段生态服务价值损失的影响率为59%;漫湾大坝截流引起的河流输沙服务功能价值损失,是导致澜沧江河段水域服务价值以及河段生态服务总价值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澜沧江、元江河段林地、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单位面积价值,以及河段间接利用价值与直接利用价值的比值均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作用下,河流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产品的生产能力增强,维持健康自然生态环境的生命支持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48.
2005年1~12月,对珠江广州河段浮游植物和相关理化因子进行了周年调查. 结果表明:广州河段TN和TP含量丰富,中大码头TN和TP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0.92 mg·L-1和0.41 mg·L-1,黄埔港为9.59 mg·L-1和0.29 mg·L-1;Chl.a质量浓度较高,两站点的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21.83 μg·L-1和72.33 μg·L-1,最大值达400 μg·L-1和190 μg·L-1. 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127种,主要优势种为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两优势种有明显的季节演替现象,4月份以前主要以假鱼腥藻占优势,之后以颗粒直链藻占绝对优势. 丰水期,浮游植物密度较低,枯水期,浮游植物密度较高. 总体上,中大码头浮游植物数量高于黄埔港;最高峰都出现在秋季,中大码头达2.88×107/L,黄埔港达1.37×107/L. 研究发现径流量和TP质量浓度对浮游植物密度有重要影响,此外,浮游植物种群变动还受温度、盐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珠江广州河段沉积物中典型抗生素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腈/柠檬酸缓冲液超声提取沉积物中的抗生素,并以固相萃取法富集和净化萃取物,以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质谱(SPE-RRLC-MS/MS)进行测定,研究了珠江广州河段13个采样点41种目标抗生素的质量分数水平和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珠江广州河段沉积物在枯水期或丰水期共有24种抗生素被检出,枯水期和丰水期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ND(未检出)~54.800 g/g和ND~3.433 g/g,两季质量分数最高的抗生素均为氧四环素;沉积物中氟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占比较高;在枯水期总抗生素质量分数整体上高于丰水期,抗生素的质量分数在珠江广州河段沉积物中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人口密集城区河涌人口密集城区航道航道中下游航道上游,与广州市区产污排污的分布状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0.
应用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开发的河段水质模拟工具,对未来水环境规划方案下的北京市通州区河段水质进行了模拟预测.以区内主要河段北运河和凉水河为例,分别预测了2010和2020年河段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的质量浓度,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实行工业达标排放、建立污水处理厂及湿地生态修复,可以提高温榆河通州段水功能区水质目标,保证2020年通州区北运河出境断面水质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