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丛书文集   48篇
教育与普及   56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800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81.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日趋增长,而建筑节能的现实状态需要通过建筑设计的观念和设计方法进行变革,从建筑功能和价值形成的初期保证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笔者就建筑节能对建筑设计行业的深刻影响与促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2.
我国是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能源紧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建筑节能就成为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矛盾、改善人民生活环境质量、减轻环境污染、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一环。文章分析了建筑中常使用的外墙保温技术,对保温材料的选取以及施工方法作了详细的阐述,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3.
郑亚娟 《科技资讯》2008,(36):51-52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大力推广节能型建筑对建设节约型社会意义重大。然而,从我国现状及建设领域的实际情况来看,发展节能型建筑,推进建筑节能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推广保障机制,政策扶持激励不够,技术开发应用滞后等方面。对此,必须尽快消除认识上的障碍,搭建起推广应用建筑节能技术的有效机制,并辅之以积极的鼓励政策,充分运用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快节能型建筑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84.
陈柳蓉 《科技信息》2007,(30):114-114
设计方法将影响建筑节能的效率。本文在分析我国目前建筑能耗现状及其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主要从建筑设计专业的角度提出一些建筑节能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5.
在建设部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中现在明确规定:新建居住建筑的集中采暖系统应当推行温度调节和户用热量计量装置,实行供热计量收费.  相似文献   
86.
能源告急,节能成为一个世界行动,建筑节能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墙体、采暖、空调、遮阳、绿化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几方面来说明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87.
1998年4月,我参加了建设部组织的建筑节能地方政策考察团,赴加拿大考察学习,先后访问了渥太华、多伦多、温哥华三个城市。听取了联邦政府、安大略省和温哥华市政府主管部门的官员就节能机构、政策规范、实施管理的情况和经验介绍。1加拿大节能机构、政策法规及管...  相似文献   
88.
黄厚华 《科技资讯》2008,(32):66-66
建筑内的物理环境对居住者和使用者的舒适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为了抵御恶劣的自然环境,人类利用各种空气调节手段营造舒适的热环境,但通过传统主动空调形式获得满意的室内环境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和能源。居住建筑的节能研究从社会发展来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9.
建筑节能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就建筑本身而言,节能的现实捷径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结合国情与结构调整,适时地开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城镇相结合,要善于抓住建筑设计界的热点与焦点,充分发挥中国建筑师在建筑技术与建筑文化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90.
我国已将节约能源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在此紧迫形势下,结合我国供热系统的热效率仍较低、集中供热发展很快、节能潜力大等现状,分析了变频技术、提高锅炉热效率、水力平衡调节等供热系统的主要节能措施,指出了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发展集中供热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