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综合类   138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1.
目的:探讨美多心安和β-环糊精能否形成包合物.方法: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美多心安—β-环糊精包合物,并使用红外光谱方法加以鉴定.结果:证明了美多心安—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结论:β-环糊精包合物和亲水性物质也能形成包合物.  相似文献   
12.
将17α-羟基孕甾-4-烯-3,20-二酮-21-醋酸酯(RSA)和伊环糊精(β-CD)经超声波处理40min,再于120r/min,28℃振荡处理12h,以制取包舍物.极性差异、FTIR、TG和DSC分析证实了β-CD和RSA通过以上实验条件形成了β-CD—RSA包合物,而且β-CD—RSA包合物的紫外吸收特征与化舍物RSA一致.  相似文献   
13.
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在室温下测定了4,4’-联苯二甲酸乙醇溶剂化物(H2bpa).(ethanol)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处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110 6(1)nm,b=1.227 6(2)nm,c=1.248 8(2)nm,α=103.565(2)°,β=108.187(2)°,γ=97.013(2)°,V=1.536 8(3)nm3,Z=4.晶格中存在两个结晶学独立的H2bpa分子,它们分别通过各自羧基间所形成的分子间双氢键桥相连接,形成两种具有不同延伸方式和取向的一维链状结构,这些一维链相互分离且呈交叉排列,从而构成了具有一维通道的三维微孔主体晶格,客体乙醇分子包结在其中,且与H2bpa分子之间存在氢键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固相研磨和饱和水溶液两种方法将非那西丁与β-环糊精制备成包合物,并确定其最佳包合比例1∶3.固体研磨法比饱和水溶液法更易于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它耗时少--较饱和水溶液法节省4倍以上的时间;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制备.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以β环糊精为主体,α,β萘酚为客体的包合反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圆二色谱、核磁共振谱、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及薄层分析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包合物的形成进行了初步讨论.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α,β萘酚均形成1∶1的包合物,氢键、包合水的释放是形成包合物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善槲皮素的水溶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了槲皮素/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对包合前后样品的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分析,证实了包合物的成功形成。考察了投料摩尔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包合率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投料摩尔比1:1、反应时间2.5 h、反应温度70℃,在此条件下所得的包合率最高,达到60.1%。极差分析表明,3个因素中的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影响大于投料摩尔比。溶解度测试结果表明槲皮素/β-环糊精包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92.4μg/mL,与纯槲皮素相比提高了约81倍。  相似文献   
17.
利用β-环糊精(β-CD)外端亲水,内部空腔疏水的分子结构特征,通过饱和溶液法,以β-CD为主体,苯并三氮唑(BTAH)为客体,制备了物质的量比1∶1的超分子结构包合物。利用二维核磁共振氢谱(2D-NMR)、傅立叶变化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作为客体的BTAH分子已存在于环糊精的疏水空腔内,客体分子通过氢键与主体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结构;原本具有良好结晶性的β-CD与BTAH经过超分子化后,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物相。根据相溶解度的测定结果,可推断所制备产物的主客体物质的量比为1∶1,增溶效果明显。利用重量法与电化学法等手段,考察了所制备产物在模拟循环冷却水中对紫铜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40℃下,加入60 mg/L超分子缓蚀剂后,对紫铜的缓蚀率可达92.3%。  相似文献   
18.
环糊精用物仿生合成,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高特异性和高选择性的反应,其合成步骤较少,可省云对某些官能团的保护,防止一些副反应的发生,并可使一般难以得到的反复得以实现,且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