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8篇
综合类   43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利用硫原子上的烷基化反应,合成出五个2,3-双芳基亚氨基-1,4-二硫杂环己烷类化合物,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IR)1、H核磁共振谱分析(1H NMR)、质谱分析(MS)初步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并以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对其结构进一步确证.主要研究了这五个化合物的的1H NMR,通过分析和讨论,对1H NMR谱进行了归属,总结了该类化合物结构的1H NMR谱特征.  相似文献   
92.
冯凤香 《广西科学》2009,16(2):117-119
在不同分布的情况下,讨论(~)φ混合序列加权和的完全收敛性和强收敛性,给出其收敛的新判据,推广了Stout和Thrum定理.  相似文献   
93.
温度对焙烧Mg-Al水滑石体相结构和表面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焙烧温度对焙烧MgAl水滑石体相结构和表面性质的影响 .在 6 73K、873K和 10 73K温度下焙烧样品的MAS2 7Al核磁共振结果呈现显著的物相转变 ,其转变中的过渡态对确定样品表面酸碱性质显得很重要 .XPS测定样品中Al2S和O1S结合能与样品表面酸碱中心的强度相关  相似文献   
94.
回顾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能量吸收特性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研究复合材料能量吸收特性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并重点分析了针织结构复合材料冲击能量吸收的机理、特点和研究进展状况,探讨了深入理论研究针织结构增强材料能量吸收特性的方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95.
通过对28届奥运会中、俄女排的两场比赛的录像进行技术统计分析,探讨中国女排与俄罗斯女排各自的优缺点,找出中国女排获胜的原因,为以后的训练、比赛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6.
右旋泛酸钠的波谱数据和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右旋泛酸钠的红外光谱(IR)、高分辨质谱(FAB-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氢-氢相关谱(1H-1HCOSY)和NOE去偶谱等进行了报道,对右旋泛酸钠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谱图解析.  相似文献   
97.
利用不同晶型、不同粒径的纳米TiO2制备了纳米级So42-/TiO2固体超强酸,研究了硫酸浓度和焙烧温度对纳米级SO42-/TiO2固体超强酸催化活性的影响.反应的最佳条件是:使用锐钛型TiO2,用1.00mol/L硫酸浸泡,450℃焙烧.反应酯化率达到98.4%.  相似文献   
98.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多智能体的分布式化工过程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定义化工过程的诊断本体论和功能-行为本体论,系统在提高诊断系统性能的同时,能够显著降低整个系统构造的复杂程度.采用本文给出的化工过程诊断本体论后,整个多智能体故障诊断系统的开发任务从智能体的结构设计转移到对诊断本体论属性的应用上.  相似文献   
99.
为了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来研究[18F]氟代脱氧葡萄糖在体内代谢节,用血池感兴趣区法与标准输入函数法相结合的方法,无损确定代谢模型的输入曲线。在三维动态图像中,选择主动脉在远离主要代谢器官的部分作为感兴趣区,提取时间活度曲线,再利用基于人群得到的标准输入曲线进行部分拟合来减小噪声,得到输入曲线。通过仿真实验对200套带有不同噪声和污染影响的输入曲线进行处理,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法已应用于临床数据处理,可以用于临床动态成像中无损确定输入曲线。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